忆董琰同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004
颗粒名称: 忆董琰同志
分类号: K827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忆董琰同志,包括了发动武装起义、创建新泰根据地、坚持泰南斗争。
关键词: 山东 革命烈士 董琰

内容

董琰同志是山东省新泰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八月九日。一九二九年考入济南第一中学读书,一九三二年夏天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参加了革命工作,为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
  发动武装起义
  一九三三年二月,山东党组织遭到了敌人的严重破坏,董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董琰同志立场坚定,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以后,国共实行了第二次合作,董琰同志得以被释放出狱。他出狱后回到了新泰县,此时,鲁中工委主要负责人孙汉卿同志在新泰帮助工作,经孙汉卿同志主持给他恢复了组织关系,并担任新泰县工委书记。根据省委关于“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县工委研究了武装起义的行动计划,并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王宪庭、董林汉同志负责七区土门、龙廷、瑞山一带;王迫悟、李枚青同志负责一区(城区)南北公庄一带,刘少傥同志负责三区羊流、坡里一带,单洪同志负责五区蒲家庄子、刘杜一带,韩顾三同志负责四区张庄一带,我和王德一同志负责六区东都、沈村、石泉庄一带,董琰同志负责三区董家庄、兴隆屯、曹家庄等地。我在石泉庄一带发展了十多个党员,成立了党支部,董琰同志指定我担任党支部书记,并交代我教育党员要做到:服从党的组织,执行党的决议,保守党的秘密,遵守党的纪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下旬,董琰同志在李枚青到达家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检查了各区的工作情况,决定在日军立足未稳之时发动武装起义。十二月三十一日,敌人侵占了泰安城,一九三八年一月二日敌人侵占了新泰城。在徂徕山武装起义的同时,董琰同志在兴隆屯一带进行了起义动员,组建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武装。为了扩大人民武装力量的影响,联络更多的起义人员,他带领大家星夜赶到瑞山后,又在天亮前,赶到了城东北的将军堂。一九三八年一月四日晚上,董琰同志带领的人员返回瑞山后与李枚青、王宪庭、刘少傥、王迫悟、董林汉等同志会合,于五日赶到徂徕山大寺。一月六日,董琰同志返回新泰与我联系,我又联系上王德一同志,再加上董超、朱国平等同志共十余人由董琰同志带领于七日去徂徕山,随后单洪同志带领的武装约一二十人,也奔赴徂徕山。单洪同志开的小药铺也随同搬上了徂徕山。新泰县的起义人员被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一中队二排,董琰同志任排政治员。他叫我在部队做巩固工作。他经常回到新泰农村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发展革命的武装力量。时隔不久,徂徕山的起义人数增加到五、六百人,其中新泰县有三百多人。之后,董琰同志又在新、莱、蒙边界联系刘子升、杨荆石、边玉坤等人,成立了十二中队,他任指导员。部队在莱芜城会合整编后,他担任了营教导员。
  创建新泰根据地
  徂徕山起义中,地方党的骨干分子都带领武装到部队去了。一九三八年五月,党中央派郭洪涛同志(任山东省委书记)带领大批干部来到了山东。他召开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使山东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一个战略基地。为此,他委派党员干部成立各县县委。六月初,新泰县委成立,董琰同志任书记,李枚青同志任宣传部长,白炎波同志任组织部长,我任青年部长。董琰同志执行党的决议很坚决,对建立抗日根据地十分重视。为了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在新泰东部山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在他主持下县委组建了新泰七区区委,以后又逐步建立了其他各区区委,县委机关就住在七区,以便更好地开展创建根据地的工作。在董琰同志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发展党员,有许多抗日积极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建立了一批农村党支部。我记得到一九三八年底,新泰县已有党员三百多人。在组建农村党支部的同时,还组织了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等抗日群众团体。为了扩大武装,县委把进步人士岳伯良领导的游击队争取过来,编为八路军新泰独立营,董琰同志任教导员。县独立营升入四支队后,董琰同志又亲自出面,争取团结秦启荣部八梯队中的进步人士王寅轩带领一个大队,成立了新独立营。不久,独立营又升入第四支队。随后由四山庄等村爱国者组成的一二百人的武装,经过董琰等县委领导同志做工作,也编入了四支队,大大扩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在这期间,国民党第六十九军来到山东,军部驻在新泰县土门村,其政治部的工作由共产党员张友渔同志主持。借此机会,新泰县委委派宣传部长李枚青同志和六十九军取得联系,李枚青被委任为六十九军新泰县民运指导员。接着,县委以主要精力筹建了新泰县抗战动员委员会,董琰等县委主要成员在动委会兼任了公开职务。县动委会住在七区龙廷,七区先成立了区动委会。此后各区也相继成立了区动委会。这对我党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动员各界人士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等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泰山特委成立,董琰同志任特委委员、宣传部长。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特委改为地委。董琰同志根据地委的决定,主持组织出版了泰山地委机关报《泰山时报》。这张报纸,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对于动员群众、武装群众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他领导宣传部期间,很重视党的建设,办了党训班和工、青、妇、小学教师训练班,为党培训了一大批干部,发展了一批党员。
  一九三九年夏天,我在新泰六区任书记时,为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水平,曾经办了几期党员训练班。对此,董琰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热情鼓励。这也说明董琰同志对党的建设的高度重视。
  坚持泰南斗争
  一九四一年,日本侵略者推行强化治安运动,对我革会根据地实行分割包围、蚕食政策。为了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上级党组织指示成立泰南地委,并任命董琰同志为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同时,新泰县委与蒙阴县六个区合并成立了新蒙县,我任县委书记。这个县地处山东分局联系泰山区、渤海区、胶东区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四面受到敌人的包围。为了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粉碎敌人的阴谋,在董琰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县委研究成立了嶅山区委(大部在敌占区)县武工队和敌工部,在边沿区成立了敌工站,开展了对敌占区群众的发动工作和对日伪军的争取瓦解工作,扩大了游击区。
  一九四一年冬,敌人向我鲁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在这种形势下,泰南地委机关和新蒙县委机关一起,由县大队保卫机关坚持斗争。有一次,我们被敌人包围在大崮区的大崮山前,坚持到天黑才在董琰同志的指挥下冲出了包围圈,胜利地转移到敌后。
  一九四二年春,刘少奇同志来山东视察工作,指示我们要在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五月,分局委员黎玉同志在鲁中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议,对减租减息运动进行了具体部署。会后,董琰同志亲自带领地直机关干部到泰宁县帮助工作。在董琰同志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减租减息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建立农会、建立基层政权,使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一九四二年冬,敌人在新蒙县的土门、龙廷和泰宁县的刘杜、岔河等地安了据点,对根据地进行蚕食。为了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董琰同志召集县委负责同志一起研究对敌斗争的问题,会议确定加强革命武装斗争,对敌进行经济封锁,开展瓦解敌军的工作,采用多种形式有效地打击敌人。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同县委其他同志认真地贯彻了这次会议精神。这样做的结果,吓得日军藏在乌龟壳里,不敢轻举妄动。那些伪政权人员更是惶惶不安,有的逐步转到抗日爱国力量方面来。有一次我带领武工队到敌占区活动,了解到伪政权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坚决拥护我们,对敌人采取应付态度的;二是对敌、对我都采取应付态度的;三是效忠日军,对我采取应付态度的。据此,我提出要依靠第一种,争取改造第二种,坚决打击第三种的意见。董琰同志十分支持这种做法,并在泰南召开的对敌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推广。
  为了开展新泰西半部工作,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在董琰同志主持下,地委作出决定,把地委组织科长李春之以及我们新蒙县委的军事部长、宣传部长、敌工部长调去,成立了新西工委。新西工委成立后,这些同志利用家乡地理和人事关系都熟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工作,结果,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不仅恢复了党的组织,建立了十几个农村党支部,还发展了一批党员,争取改造了一批伪政权,在一百多个村开展了工作。
  很据坚持对敌斗争的需要,一九四三年秋,鲁中区党委决定将新蒙县改为蒙阴县,划归沂蒙地委领导。泰南地委、泰南军分区开往泰宁地区开展工作,我也被调任泰宁任县委书记。这里的根据地是块弹丸之地,只有几十个村庄。这里地理位置险要,地处五县边沿,我们利用敌人割据局面,积极开展斗争,狠狠打击敌人。是年冬,在反扫荡中,我和县长张种玉同志带领县独立营到泗水县泉林以北地区活动,发现这个地方有几十个村庄敌人统治势力比较薄弱,我们研究在此成立了泉林区委,归我县领导。我们的这一想法,向董琰同志和地委汇报后,董琰同志很赞同,地委批准了我们的意见。此后,泉林区的抗日工作很快开展起来。
  一九四四年春天,党中央发出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董琰同志积极响应,带领地直机关、县委机关的同志,投入了开荒种地活动,推动了群众性的生产运动,有效地克服了我们根据地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
  为了扩大根据地,发展革命力量,一九四四围上半八董琰同志主持地委会议研究决定,以武装力量拔除几个敌伪据点和争取伪军起义。军分区独立营和县独立营在军分区司令员封振武同志指挥下,先后拔除了星村、南北顶、仲村、盘车沟伪据点,争取占据白马关的伪军巩庆德大队、东五沟伪军陈兆成大队、上埃伪军刘某中队起义,刘杜、岔河的敌人吓得逃之夭夭。这样一来,使泰宁根据地新增加了一百多个村庄,恢复了一百多个村庄,形成了八个区联成一片的一块根据地,与周围的费北、太泗宁县连结起来。
  一九四四年夏天,董琰同志调任鲁中区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后又任组织部长,为党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九四六年夏天,鲁中区党委召开地、县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会议,研究了支部建设问题,董琰同志在会上作了总结发言。以后,他按照“五四”指示精神,带领工作组两次到泰山区帮助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农民得到了土地,积极地投入了支前行列。以后,他还和区党委副书记高克亭同志一起出色地组织了莱芜战役南路支前和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组织抽调大批干部支援东北和江南解放区的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九五○年夏天以后,他在任济南市委副书记、书记和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期间,积极领导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支援抗美援朝、三反五反、民主改革、整党以及恢复发展生产等项工作。
  一九五五年,董琰同志由于向明同志的错案而受到了牵连。一九六三年他的冤案平反(不彻底)后,调江西省任副省长。在此期间,他识大体,顾大局,努力学习和工作。“文革”中他受到残酷迫害,一九六八年含冤离开人世。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的冤案才得以彻底平反。
  董琰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英勇奋斗的一生。尽管他有一段受了错误的处理,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共产主义事业必定要胜利,并且为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英勇战斗,直到生命结束。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东文史资料选辑并写了《忆董琰同志》、《歼灭日伪守军收复郯城》、《莫正民率部起义八路军解放莒县》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星夫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