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先育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7082
颗粒名称: 育人先育心
分类号: G451.6
摘要: 教育是一项复杂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得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做到育人先育心。
关键词: 教育 教书育人

内容

教育是一项复杂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得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做到育人先育心。
  育人育心,须"如心"。如果说育心是育人的关键,那么"知心"则是育心的必要准备。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教师若是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就难以正确理解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是"知心"的必要条件。其次要深入学生进行观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生活规律的变化、道德品质的变化及学习成绩的起落。这是"知心"的关键过程。
  育人育心,得"谈心"。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以自身优秀的心理品质、高尚的人格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施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范。这也是感化教育学生的前提。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主动接近学生,在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心去跟学生交谈,用情去感化学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一位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对症下药,用不同的钥匙开启不同的锁。尤其是对所谓的双差生,更应重视情感教育,事实上他们最需要的也是心灵的沟通。这些学生有的也许一时难以"接近","冥顽不化",但身为教师应坚信,感情是一把火,没有化不了的坚冰,一次次交谈,一次次沟通,一定能消除他们的心理隔闽,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内心产生一种感激之情,一种信任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克服弱点的信心、战胜困难的恒心、进取的决心。
  扶起孩子心灵的自信之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是育人育心的核心。"那些没有爱心,不努力去理解孩子精神世界的人,只配当个教书匠,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教育者、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接触学生,善交学生朋友,并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能雕能琢的玉。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胡晴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