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巾的见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7027
颗粒名称: 围巾的见证
分类号: C913.11
摘要: 父母先前都是教师,家中充满温馨。"文革"中,被错划为右派的父亲遭隔离审查、揪斗游街,母亲则在要求"划清界限:的高压政策下,被迫带着我兄妹四人与父亲分居。就这样,相隔不到五百米的父母从此不再见面,咫尺天涯,杳无音信,其境其状可谓惨绝。
关键词: 家庭 家人

内容

父母先前都是教师,家中充满温馨。"文革"中,被错划为右派的父亲遭隔离审查、揪斗游街,母亲则在要求"划清界限:的高压政策下,被迫带着我兄妹四人与父亲分居。就这样,相隔不到五百米的父母从此不再见面,咫尺天涯,杳无音信,其境其状可谓惨绝。
  无奈,两个姐姐分别被送往祖母和外祖母家寄养,唯我与妹妹留在了母亲的身边。其时,还在上幼儿园的我,没少尝生离死别的滋味……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周围出奇的寂静,整个世界似乎就要从此隐遁。我正茫然之时,突然母亲把我叫到了她身旁:"好儿子,现在你到你父亲那里去一趟,把这张纸条子交给他。"母亲紧绷着脸,一边这样念叨,一边利索地把条子塞进围巾,并严严实实地围在了我的脖子±0打开屋门,我正要出去,母亲又叮嘱我:"外面下着雪,你要当心,走路时尽量低着头,不要让人认出来。""嗯!"我回头只见母亲正深情地注视着我,眼眸里似乎寄托着一种期盼、一份挂念。我两步一回头,在刹那的定格中,发现母亲的眼圈红红的、湿湿的。
  怀着一份忐忑不安的心情,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我便找到了父亲的住房。见旁边无人,我敲开了父亲的房门。父亲见是我,一关上门,就紧紧地抱住我痛哭起来,而我亦是抽泣不已,无语哽咽。父子情深啊,何况是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那种特殊的环境中! 从一阵悲恸中惊醒过来的父亲,似乎想到了什么,抽出手来,赶忙替我掸去挂在发梢上的已经变成水珠的雪,我则赶紧解下围巾,把塞在里面的条子交给了父亲。见是条子,父亲急不可耐地打开就看。看着,看着,不经意间我突然发现父亲脸上掠过一丝宽慰。我虽不知条子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但从父亲的神态变化中,我已略知一二。用火烧掉条子以后,父亲拿出一个烧饼让我慢慢吃,自己则坐到了书桌前。我探头一看,父亲正在一张小纸上写东西,几分钟以后,只见他将密密匝匝写满字的纸条折成条子,也塞进了我的围巾,并帮我围上。"这里面的条子,你一定要交到你母亲手里。"父亲叮咛道,语气里则分明充满着一种自信。离开父亲房间时,我再也感觉不到初来时的那种窒息、那份压抑,升腾而起的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熨帖。
  在"分居"的父母间传递条子,充当“地下交通员"的角色,似乎不下十次。尽管每次的时间、地点、任务几乎一成不变,但从父母的心情来看,每次都有变。尤其是父亲,再也不像第一次那样抱着我痛哭。有时还问长问短,并给我讲故事。记得最后一次,他笑吟吟地告诉我:"我们马上就能团聚了!" 过了没多久,全家果真聚在了一起。那条围巾因为太破旧的缘故,后来也不再使用。本当弃之,但母亲舍不得,而是将它珍藏了起来。每年夏天,当母亲将这条围巾拿出晾晒时,我便上心动容,禁不住要上前端详一番,并抚摸摆弄。要知道,这不仅是因为我童年时围过它,更因为它是父母间忠贞爱情的见证。
  十多年以后,当父亲被摘帽的喜讯降临我家时,全家人喜出望外。然而,最受感动的竟不是父亲而是母亲。母亲喜极而泣,她动情地对父亲说:"我知道你是蒙冤的,我一直等待着'解放'的这一天!"说完,与父亲拥在一起。什么叫相知相守,什么叫山盟海誓,那条围巾不就是最好的见证?!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畅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