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谁“讲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722
颗粒名称: 还有谁“讲传"
分类号: I239.8
摘要: 老人们说书的内容很丰富,时隔多年,故事情节已记不全,题目倒能回忆出一大串,有《薛仁贵征东》、《李三宝下山》、《乌金记》、《粉妆》、《二度梅》、《九度梅》等。那段时间,我与老人们为伍,既分享了他们的快乐,又不知不觉间吸收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弥足珍贵。可是现今,那种感觉再难重温了,也不知我国说书这艺界奇葩还能鲜艳多久。
关键词: 说书 评书

内容

近日翻阅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的一期《文史知识》,我不禁回忆起20多年前一段在春台公园听说书的往事。
  笔者好静,时常到离家不远的春台公园溜达,放松心情,听说书,便是其中的一种。宜春城里人对说书有自己的名字,叫做"讲传”。讲传,不限于济历史故事,也讲小说、戏曲以及民间故事。听者与说者都以老年人居多,人少时,在凉亭内,人多时,便在宽阔的砖砌台阶上,席地而坐。老人中会说书的有好几位,且每次基本上说的是那几位,其余人总是当听众。我印象较深的说书人有三位。他们姓甚名谁,早已忘却,只约略记得些模样。专门讲故事的有一高一矮两位,能讲会唱的是一位白脸小老头儿。高个子老头,皮肤白净,保养比较好,一副儒雅之相,可能旧时说过书,因而担任主讲次数最多。他说书时,吐字清楚,声音洪亮,颇有气势,讲到得意处,有时拍大腿,有时猛挥蒲扇。他还挺会卖关子,到了故事的节骨眼上,“喝杯开水打湿口"便是常活。只有此时,全神贯注的听众才会一边放松说笑,一边等着听下文,有的还会凑几个零钱作为酬劳。个矮的,细声细气,讲的次数不多,虽然气派和感染力不如高个,但少有铺衬,故事情节进展更快,也更容易记。那位会唱的白脸小老头也挺有趣的,一大把年纪,居然能唱出花旦的清丽婉约之声,可能他旧时演过宜春地方戏"三角班”,也就是古老的袁河锣鼓戏。
  老人们说书的内容很丰富,时隔多年,故事情节已记不全,题目倒能回忆出一大串,有《薛仁贵征东》、《李三宝下山》、《乌金记》、《粉妆》、《二度梅》、《九度梅》等。那段时间,我与老人们为伍,既分享了他们的快乐,又不知不觉间吸收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弥足珍贵。可是现今,那种感觉再难重温了,也不知我国说书这艺界奇葩还能鲜艳多久。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山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