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菇业的孺子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4862
颗粒名称: 倾心菇业的孺子牛
其他题名: 记铜鼓县温泉镇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能才
分类号: F307.1
摘要: 走进铜鼓县温泉镇石桥村,只见一个个香菇大棚遍布田野,大棚内一排排的菇筒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香菇,菇农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当笔者问一菇农种菇的效益如何时,这位菇农高兴地说:"去年我种了1万袋,纯赚1万余元。这多亏了刘能才副书记,是他带着我们种菇,使我们走上了富裕路啊!" 创业不怕劳苦今年56岁的共产党员刘能才,是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
关键词: 种植业 香菇

内容

走进铜鼓县温泉镇石桥村,只见一个个香菇大棚遍布田野,大棚内一排排的菇筒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香菇,菇农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当笔者问一菇农种菇的效益如何时,这位菇农高兴地说:"去年我种了1万袋,纯赚1万余元。这多亏了刘能才副书记,是他带着我们种菇,使我们走上了富裕路啊!" 创业不怕劳苦今年56岁的共产党员刘能才,是石桥村党支部副书记。
  2002年上任伊始,他就把帮助群众致富作为工作目标。石桥村是温泉镇的一个农业大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农民增收缓慢。看到一些年轻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时,刘能才心急如焚。当看见外村的村民通过种香菇发了财后,刘能才想,石桥有丰富的资源,为什么不能通过种香菇走上致富路呢?针对群众怕担风险、缺少资金等情况,刘能才主动请缨,让村上安排他来负责香菇生产,并筹集资金1万多元种了1.5万袋反季节香菇。
  没有技术,刘能才就向县科委的技术人员请教。
  经过精心培育,他种的1.5万袋香菇,2002年就纯赚1.5万元。
  传技毫无保留"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了让村民都富起来,刘能才经常上门做群众的工作,鼓励村民发展香菇产业。村民们看到刘能才自己带头种菇赚了钱,也纷纷种起了香菇。
  没有资金,刘能才争取小额信贷43万元,解决了45户村民的启动资金问题,并主动当起了技术指导员。村民李文生种的香菇因为接种技术没过关,感染了杂菌,刘能才上门帮他消毒,使其免遭损失。刘能才还在村里举办了多期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并把自己的香菇棚作为培训基地,让菇农前来参观。他家的菇棚成了技术推广示范园,石桥村的村民也迎来了菇业发展的春天。香菇丰收了,怎样把香菇产业作为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的一项工程做大做强?刘能才想得更多更远。
  他多方引资在原中溪村建了一个冻库,用于中转贮藏香菇,并向菇农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2003年,通过刘能才的带动,全村有49户农户种植香菇53.7万袋,村民增收50多万元,仅香菇一项,全村人平增收近150元。今年,石桥村香菇种植数量达到了80万袋。
  当地群众都说:"刘副书记就像一头老黄牛,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带着我们逐步走向富裕。
  "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帅红梅
责任者
刘能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