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潦河畔夕阳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4360
颗粒名称: 北潦河畔夕阳红
其他题名: 记奉新县干洲镇老干部党支部
分类号: D630.3
摘要: 在奉新县北潦河畔,群众对干洲镇老干部党支部的党员们的事迹无不交口称赞。
关键词: 老干部 党风建设

内容

在奉新县北潦河畔,群众对干洲镇老干部党支部的党员们的事迹无不交口称赞。近年来,他们在党支部的组织和带动下,退休不退志,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先后协助镇党委、政府筹措校园建设资金32万元;介绍引进客商投资项目3个;为公益事业捐款7万余元;调解群众纠纷56起;扶助困难学生«4人.该党支部多次受到县委、镇党委的表彰,2002年还荣获宜春市"五好"老干部党支部光荣称号。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教育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老一辈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干洲镇老干部党支部的党员们的共识。该镇一名叫余味的女孩正读四年级,父母离异后父亲续娶,后妈不仅不关心她,还经常打骂她,不久又以家庭困难为由不让她读书。退休干部党员周绪鹃得知后,多次找余味的后妈谈话,并表示小孩读书的报名费由她来垫付。通过她耐心帮助,余味的后妈思想转变了,把余味当作亲生女儿看待,使余味在学校能够安心读书,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自2001年该党支部实行结对帮扶"三失"青少年制度以来,全镇共有115名失学、失足、失业青少年得到老同志的帮扶,其中84名失学或面临失学的青少年得到老同志的资助,17名失足青少年得到转化,14名失业者在老同志的帮扶下, 分别找到了工作或谋到了出路。
  在经济大潮中显身手该党支部为了适应党员发挥作用的需要,分期分批举办了种养业、实用技术、市场营销培训班,使每名党员掌握了1~2门技术,为他们老有所为创造了条件。2001年8月,退休干部党员刘兆兰运用所学技术办起了塑料厂,如今塑料厂拥有员工20余人,其中70%招收的是下岗工人;年产值达40余万元,产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另外,有7名老同志种植了花卉苗木,6名栽种了柑橘,3名搞起了家庭养殖,平均年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为群众发家致富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干洲镇洪川村村民余达勋兴奋地说:"我一家五口人吃饭,前几年生活很困难。2000年,周作建等老党员动员我栽柑橘,不仅在技术上、资金上帮助我,还帮助我联系销路。我现在一共栽了30亩柑橘,每年可获利1万余元,是老干部党支部的党员的帮扶使我走上了致富路。" 执著的"职业情"在这里延伸该党支部借鉴党委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办法,为党员设置了政策宣传、环境卫生、纠纷调解等6个岗位。退休干部党员周明金上了纠纷调解岗。2003年3月,南岗村青溪组与张家村张家组发生土地纠纷,双方100余人操着家伙准备械斗,周老得知情况后迅速赶到出事地点,耐心调解,解决了这一土地纠纷。
  退休干部党员陈庆民退休不久,镇党委请他到镇敬老院担任院长。对此,家人劝他在家享享清福,但他还是服从了组织上的安排。上任后,他以院为家,带领老人们开荒种菜、养猪养鸡,不断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老人病了,他用板车拉到当地医疗所为老人看病,深受老人们的好评。老干部党支部的党员们就是这样,以自己执著的热情,发挥余热,为群众排忧解难。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权敬
责任者
李福生
责任者
洪畴铝
责任者
周绪鹃
相关人物
陈庆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奉新县干洲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