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周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3354
颗粒名称: 水乡周庄
分类号: K928.79
摘要: 周庄,是江苏省昆山市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处于澄湖、白蝶湖、淀山湖的包围之中。九百多年来,周庄镇历经沧桑,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特有自然环境,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面貌。河湖阻隔,也让它避开了历代兵乱,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著名画家吴冠中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关键词: 名胜古迹 水乡古镇

内容

周庄,是江苏省昆山市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处于澄湖、白蝶湖、淀山湖的包围之中。九百多年来,周庄镇历经沧桑,它"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特有自然环境,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面貌。河湖阻隔,也让它避开了历代兵乱,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著名画家吴冠中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原名贞丰里,原先只是个小村落,到了元朝中期才形成规模,逐渐繁荣,成为名镇。
  周庄的小巷,透着江南水乡的灵秀。在那仅容双人并行的石板小巷中,独步穿行,走着走着,眼前会忽然横条小河,这就是著名的周庄水巷。一只小船,摇摇荡荡,只听得橹声吱吱哑哑由远而近,小船钻过一座座石拱桥,但见两岸枕河的民居,高低错落,挤得水巷狭长如带,更显幽深。镇内有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青石铺就的幽静而清凉的街面连接着横卧于水巷上的座座石桥,路路相通,浑然一体。难怪人们称它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
  周庄民居,古风犹存。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沈厅、张厅、迮厅和章厅。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山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7年(公元1742年)建成。沈厅位于富安桥东南侧的南市街上,七进五门楼,大小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100来米的中轴线两侧,占地2000多平方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正厅的砖雕门楼,高达6米,三间五楼,上覆砖飞檐,下承砖斗拱,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布置紧凑,正中有匾额,刻着"积厚流光”四字,四周额框刻有精细的"红梅迎春”浮雕,其余部分刻有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等图案,人物神态各异,鸟兽栩栩如生。刻艺之精,构思之巧,在国内可算首屈一指。
  走出沈厅,鳞次栉比的民房簇拥在水巷两岸,石拱桥上的藤蔓在水巷里摇曳,碧玉似的河水在舟下缓缓流淌。沿岸的粉墙黛瓦,使人心旷神怡。湿漉漉的微风,沾染着田野的气息,弥漫于长街曲巷。呈井字型的河流,分隔了楼宇和街道。然而,古老质朴、青石砌就、形状各异的古桥又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
  周庄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个由历史、文物、建筑、民俗、艺术、交通、饮食以及哲学、观念等多层次、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综合体。周庄的每个角落,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又都是耐人寻味的人文景观。这种文化以其独特的品韵,闪烁着不可磨灭的光芒。
  不知不觉中,已是晚上,小舟自由地飘荡着。只见一弯新月撒下银辉,纱盖雾罩地给周庄添有几分诗意。盈盈碧水摇晃着夜泊的渔舟。此时,不知何处传来《二泉映月》的幽婉琴声,与灯光一起泻入夜空,撩拨着人的心弦。点点灯光下的周庄,亦梦亦幻,更有韵味。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安娜
责任者
海滨
责任者
吴冠中
相关人物
沈万山
相关人物
沈本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
江苏省昆山市
相关地名
周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