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游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078
颗粒名称: 苏州街游记
分类号: TU984.191
摘要: 苏州街既是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水中水边建筑皆与万寿山之景相呼应,整体布局,造景有序。而复原工作以实物为依据,不增不减,不移不挪,不放大不缩小,真实再现了丢失了一个多世纪的建筑群。
关键词: 街道 苏州街

内容

苏州街,位处大型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后湖。
  苏州街既是一处历史人文景观,又是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水中水边建筑皆与万寿山之景相呼应,整体布局,造景有序。而复原工作以实物为依据,不增不减,不移不挪,不放大不缩小,真实再现了丢失了一个多世纪的建筑群。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位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若江南图画点缀在后山后湖的建筑轴线上,更加衬托了后湖的宁静典雅,把城市山林集中形象地再现了出来,成了乾隆皇帝母亲最喜欢的游玩之处。
  1860年,清漪园(颐和园前名)连同这典雅独特的景观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一百多年后,在人们所追忆的清漪园尚未恢复的景观当中,苏州街的知名度最高,希望恢复的呼声也最高。
  如今恢复后的颐和园苏州街又如当年一样美丽繁华。有幸一日在朋友的陪同下,笔者来到了这一皇家园林买卖街一游。
  来到颐和园后宫门,从汉白玉三孔桥上眺望,只见东西水街两侧,以花岗岩砌建规则的驳岸上,一片繁忙。雕梁画栋的老字号店铺逐一排开,红蓝紫粉,流光溢彩;景致绝妙,令人惊叹!从东部的寅辉城关和西部的道云城关起,迤逦300余米。
  我们拾级而下,两根蓝中镶红的栏杆上,写着"云汉堂"三个金字。正堂悬一幅清秀松鹤图,画前是一白底蓝瓷的景德镇大药坛,坛上贴有"安宫年黄丸”红帖。左手黑硬木桌椅是坐堂大夫诊病处,右手靠墙是从上到下的金黄色药匣,上面密密凹印着绿漆的中草药名。桌上有秤及捣药的铜罐铜槌。据对颐和园作了20多年专门研究的专家介绍,这儿全是根据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史料建成的。药铺西侧是"丰和当"当铺,两侧横匾上分别写着"左右逢源"、"上下通达",其铺面修饰又别有一番色彩风味。从铺面到水街水面有一米宽石路,驳岸直陡,便于水街船只停泊。纵观几十处铺面的建筑风格、牌匾的书法、招幌的制作及台柜货物的陈列布置,都让人感到置身于18世纪的商业氛围之中。坐在水街最西侧的"嘉阴轩”茶楼上,脚下是后湖一片连一片的涟漪,两侧绿树黄花,绿阴夹道的水面上,正好对着葱郁的玉泉山,进入上面的玉峰塔就像进了茶杯中一样,茶香景秀,余味无穷。
  这里不仅具有景观价值,也再现了中国近代以庙带市的商业模式。如上海城隍庙、天津娘娘庙、南京夫子庙等就是这种性质。抬头上溯,后万寿山奇丽伟岸,建筑古朴庄重,一派西北高原景致;低头细览,水街两侧,曲栏小径,铺面林立,招幌飘飘,水波荡漾,一派江南风味。当时的设计者真乃一建筑天才,把个西北东南河山移山缩水于园林之内,具有何等才情!可恨其后的朝廷,竟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使如此盛景被异邦焚毁。
  呵,颐和园苏州街,你终于又回来了!如今苏州街已成了国内外游人参观游览颐和园后争相光顾游览及购物的好去处。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安娜
责任者
海滨
责任者

相关作品

苏州街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