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显身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0642
颗粒名称: 危难时刻显身手
其他题名: 中国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群英谱
分类号: D632.5
摘要: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33”特大井喷事故的严峻考验,巴渝大地的优秀儿女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抢险救灾的日子里,英雄万千。无论是灾区,还是后方,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突发灾难面前得到了彰显与升华,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关键词: 井喷事故 抢险救灾

内容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33”特大井喷事故的严峻考验,巴渝大地的优秀儿女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壮歌。
  抢险救灾的日子里,英雄万千。无论是灾区,还是后方,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普通群众,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伟大民族精神在突发灾难面前得到了彰显与升华,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抢险救灾勇往直前,共产党员舍生忘死
  2003年12月23日夜晚的那一声巨响,将长年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每日面对平凡生活的共产党员们,一下子推到了生死抉择的关口。他们,这些大山子民中最优秀的分子,危难中履行着曾在党旗前的庄严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他们,在危急时,逐家逐户通知撤离;是他们,在撤退时,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是他们,在无数生命处于危险时,迎着毒气闯入灾区搜救;是他们,在群众困难时,没日没夜地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转移群众!”地处井喷事故所在地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支部书记周克安在事故发生后,挨家挨户督促村民撤离。他熟悉地形,主动为搜救队带路,从危险区救出了一批又一批老人和孩子,却一直顾不上自己妻子和孙女的安危。三天后,他从搜寻到的遗体中找到了这两位亲人,痛失亲人的悲伤泪水再也无法忍住。
  最先赶到事故现场疏散灾民的高桥镇农技干部廖明中从事故当夜参加抢险救援一直到12月27日凌晨。当他最后从危险区背出一个与亲人失散的该子时,一头栽倒在地。由于只顾转移群众没有通知自己家人,他在医院苏醒后才知道亲人已被疏散脱离了险区。
  在两天时间里先后失去7位亲人的开县正坝镇机关干部廖娅,强忍悲痛疏散本镇三喜村18社群众,接着又无怨无悔地投身到事故善后工作之中。开县郭家派出所民警郭熊听到事故的消息,拔下正在输液的针头赶赴搜救现场。在高桥镇晓阳村2社发现70岁的老人廖百强在床上奄奄一息时,郭熊当机立断,撞开房门将老人背到500米以外的救助站。
  邓廷祥,高桥镇初级中学校长,将70多岁的父亲托付给亲戚,自己与学生转移队伍寸步不离,当晚有序转移了20多公里,1000多名学生没有一人伤亡、掉队。
  抢险救灾的日子里,这一串串党员的名字印证一个真理:共产党员是危难时的中流砥柱。
  将生命与安全让给别人,普通百姓义无反顾
  开县高桥镇、正坝镇、麻柳乡这些乡镇,只是连绵起伏千里的大山中的几个小山村。青山绿水养育的人民,也许一生一世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却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浓浓乡情越酿越浓。灾难面前,普通百姓与优秀的共产党员一起,唱响了抢险救灾的主旋律。
  开县一位机关干部动情地说:"让我们记住这些普通的名字吧!要不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群众,事故的伤亡还会增加。" 高桥镇初中的代课教师谭世明,当灾难袭来时,首先将电话打给学校领导,通知井喷灾情,让赶快组织学生转移。随后,他骑着摩托车四处呼喊乡亲们撤离,终被毒气熏倒。搜救人员找到谭世明的遗体时,他一手用毛巾捂着鼻子,一手拿着手机。手机里还有一个没来得及拨出的通知转移的号码。
  家住高桥镇晓阳村6社16岁的廖平安,刚上初中三年级。2003年12月24日凌晨5点多钟,他与父母本已脱离危险,但为了搜寻邻居家小孩,又毅然回到危险区,不幸被毒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罗亚军这位天河乡普通的个体医生,灾难发生时,集合了全乡几十位个体医生。一个已经停止运转的乡卫生院,就这样重新获得了生命力,承担了上千名灾民的医疗救治工作。
  张世亮挨家挨户地敲门叫喊,用摩托车将老人小孩一趟一趟地送出来。到第二天凌晨,先后有30多名乡亲因他的帮助死里逃生;黄可均冒险送传真、捶门唤老师、潜水寻伤员……英雄们的事迹一直被灾民传颂。
  在正常的秩序恢复后,我们可能不会永远记得这些普通的名字,但我们会记得他们作为普通人,在那生死关头迸发出的勇气和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用真诚抚慰受伤的心
  在灾难面前,无数双真诚的手,透着温暖,透着深情,抚慰着一颗颗受伤的心。挽起手,共同面对灾难;心贴心,共同分担悲伤。
  开县敦好镇个体工商户任登云腾出家里的房子让20多名素不相识的群众住下。全家人忙前忙后,为照顾这些转移过来的灾民彻夜未眠。他还将自家开的工厂暂时停业安置灾民。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两万多名灾民是在乡亲家中分散安置的。
  面对潮水般涌进县城的灾民,关键时刻,担负灾民安置任务的开县工商局机关党委书记李民带领30多名职工连续作战,分批组织灾民就餐,确保不让一个灾民饿肚子。5天时间里他们安排了两万多人就餐。
  与重庆市开县接壤的四川省宣汉县塔合乡村民曾有孝一家安置了120名灾民。他请了4名帮工做饭。铺盖不够,他就把床铺让给灾民睡,自己蜷在火堆旁蹲了一夜。
  灾民唐建民的家族中有20多人遇难。开县计生委、粮食局等7个部门的几十名干部,主动与其家族中的幸存者认亲戚、认同学、认老乡,用亲情消融他们的悲痛,用爱心感动死难者家属。200多名遇难者的几千名亲属就是被这种亲情消融了最初的悲伤。
  事故发生后,来自重庆、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捐款源源不断地向开县汇来。重庆南岸区一位老党员,将100元寄给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儒沛,请他帮助转交灾区群众,作为他的 "特别党费"。 不垮的大厦,要靠挺拔的栋梁;不倒的巨人,要靠刚直的脊梁。民族的品格要靠考验和挑战锤炼,压力和磨难催生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维汉
责任者
李永文
责任者
廖娅
相关人物
周克安
相关人物
廖明中
相关人物
郭熊
相关人物
廖百强
相关人物
邓廷祥
相关人物
谭世明
相关人物
廖平安
相关人物
罗亚军
相关人物
张世亮
相关人物
黄可均
相关人物
任登云
相关人物
李民
相关人物
曾有孝
相关人物
唐建民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2003年12月中石...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重庆市
相关地名
开县
相关地名
高桥镇
相关地名
晓阳村
相关地名
正坝镇
相关地名
麻柳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