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造假的背后是渎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2231
颗粒名称: 高考造假的背后是渎职
分类号: G632.474
摘要: 重庆市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表明,2009年重庆市有31名考生为了享受高考加分照顾,在民族身份上造假。根据《重庆市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办法》,如未被揭穿身份,这些在民族身份中造假的高考考生,可得到高考总分加20分的特殊照顾。近期,先后曝出的罗彩霞案高考“招生造假”,松原学生购买作弊工具等事件,重庆31名考生的“民族身份造假”行为,再次引起社会对高考公平性的担忧。人们期待着,查清重庆“民族身份造假”行为中权力部门的渎职行为,向社会公布造假的个人和部门,将处理结果晾晒于阳光之下,还民众一个真正的阳光高考。
关键词: 高考 做不 渎职

内容

近日,重庆市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表明,2009年重庆市有31名考生为了享受高考加分照顾,在民族身份上造假。他们中有的是散居地民族考生,违规将户口迁入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乡;有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考生,违规将民族身份变更为少数民族。根据《重庆市200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施办法》,如未被揭穿身份,这些在民族身份中造假的高考考生,可得到高考总分加20分的特殊照顾。
  近期,先后曝出的罗彩霞案高考“招生造假”,松原学生购买作弊工具等事件,重庆31名考生的“民族身份造假”行为,再次引起社会对高考公平性的担忧。屡禁不绝的造假现象,玷污了我国的考试制度和选拔人才的公平机制。
  肃清高考造假,首先要认清其背后的渎职行为。隐藏在这些高考造假事件背后的,是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手握权力者的渎职。记者注意到,在重庆联合调查组的160多字原因分析中,多次出现“违规”“把关不严”“审批不规范” 等字眼。这些字眼所指,归根到底是权力部门的渎职。
  肃清高考造假,不仅要纠正造假,更要严肃追究造假者的责任。当31名高考考生被取消民族生加分资格后,人们不禁要问,学校没有更改学生民族身份的权力,单凭家长个人之力,岂能实现违规迁移户口,违规更改民族身份等等被户籍制度明令禁止的行为?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在新闻发布会上,对造假者使用了四个“个别”、两个“有关",就是没有公布是哪些户籍管理单位、哪些区县和部门在造假,难免有袒护包庇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嫌疑。
  高考造假,必须一查到底,并将所有造假相关人按照法律和党纪政纪处理。人们期待着,查清重庆“民族身份造假”行为中权力部门的渎职行为,向社会公布造假的个人和部门,将处理结果晾晒于阳光之下,还民众一个真正的阳光高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重庆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