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考公务员”引发腐败想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279
颗粒名称: “高中生考公务员”引发腐败想象
分类号: D035.2
摘要: 据4月1日《新快报》报道,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1日起开始报名,在 一些地区,符合条件的高中生也可报考。然而,与之迥异的是,不少网民表达了讥诮与否决之意,乃至腐败想象。除却成见和偏见,没有确凿证据,这些说法显然过于武断。
关键词: 公务员 高中生

内容

据4月1日《新快报》报道,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1日起开始报名,在 一些地区,符合条件的高中生也可报考。
  在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非本、非硕不取的现实环境中,高中生也可报考公务员的进步价值在于,一定程度上剥离了对学历的崇拜与迷信,为那些有才学的高中生提供了一次机会。然而,与之迥异的是,不少网民表达了讥诮与否决之意,乃至腐败想象。除却成见和偏见,没有确凿证据,这些说法显然过于武断。
  但是,如果从两方面忖度,公众产生一连串的腐败想象并非偶然。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公务员考试的确存在腐败事实。有地方招考公务员,某一职位的招考条件是专科生可报名,引来传言四起。事后,窥测进入最后名单的人员发现,原来这一职位的确为某官员家属量身定做。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有“国考”之誉,其竞争澈烈程度早被媒体报道。直接原因在于一旦考上公务员,所获得的待遇、福利都极其丰厚。正因如此,公民产生腐败想象尽管有些“不近人情”,但这种腐败想象既是公民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一种方式,也是督促相关部门保证公平公正的巨大推力。
  面对“高中生可考公务员”的腐败想象,相关部门应予以正视,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这些腐败想象当作民众对政府部门的鞭策和监督,牢牢把好公务员队伍的“入口”。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京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