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点亮新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780
颗粒名称: 沼气点亮新生活
分类号: S216.4
摘要: 上月18日,走进铜鼓县港口乡港口村垇上村民小组,记者感觉走进了城市ー般,一条条水泥路铺到了农民家门口,一根根自来水管通进了每家每户。
关键词: 沼气 港口村

内容

村庄档案:港口村,铜鼓县港口乡政府所在地,地处铜鼓县西北方向,与九江市修水县毗邻,辖16个村民小组,416户1839人,耕地面积952亩,旱地250亩,森林面积3.92万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林业、外出打工。
  上月18日,走进铜鼓县港口乡港口村垇上村民小组,记者感觉走进了城市ー般,一条条水泥路铺到了农民家门口,一根根自来水管通进了每家每户。
  港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文革感慨道:“改革开放不但让农民富裕起来,党的政策还让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ー样的生活。新农村建设改水改厕修路工程让农村告别了脏乱差,更让我们老百姓感到幸福的是政府还出钱给我们建了沼气池,用上犹如管道煤气的沼气,干净又卫生!” 早在2004年,港口村坑上村民小组村民万耀国、新社村民小组村民陈厚有两人率先建沼气池,用沼气煮饭、炒菜、烧水等。当时政府对每个沼气池补助500元。由于沼气在山区比较少见,再加上山区有许多木柴以及农民见识不广等,沼气在山区一时难以推广。
  为了让农民告别脏乱差,乡村干部就带领每个村民小组组长到外地参观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使用沼气的甜头,港口村民也纷纷加入修建沼气池的行列。
  垇上组村民王俊禄告诉记者:“刚开始,我们不知什么是沼气,也不知道用沼气的好处。” 前不久他家也建了一个沼气池,“用沼气真方便呀! ”用上沼气后,王俊禄家再也不愿烧柴火做饭了。
  目前建一个中型沼气池大约需1600元,政府给予800元补助,可满足一家五口人的煮饭、烧水、烧菜等。
  坳上组村民王俊菊家2007年打了一个深2.4米、直径2.8米的沼气池,谈起沼气的好处,她满脸笑眯眯的:“以前我家五口人烧饭,经常要花钱买加工厂的边角料或上山砍柴烧,一年下来,买边角料的钱就要四五百元,柴火烧起来烟灰又大。现在用沼气好多了,既省钱又卫生。” 现在,港口村民也充分认识到,沼气不但方便、卫生,更重要的是用上沼气可以减少木材的砍伐量,保护了环境。目前,该村近3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
  采访手记:在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有很多,尽管现在还有部分村民不理解农村推广沼气的政策。我们想,一项科技成果推广需要ー个过程,也相信先进、科学的东西会在农村得到全面普及。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龚远洪
责任者
邱业平
责任者
洪本佳
责任者
彭文辉
责任者
王文革
相关人物
陈厚
相关人物
王俊禄
相关人物
王俊菊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