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坎坷谱劲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602
颗粒名称: 踏平坎坷谱劲歌
分类号: I056
摘要: 面前摆放着陈乐三先生的散文集 《清丰河韵》稿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的思绪不由得被牵回到几十年前的时光。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散文

内容

面前摆放着陈乐三先生的散文集 《清丰河韵》稿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的思绪不由得被牵回到几十年前的时光。
  我与陈乐三先生的老家是同一村(过去叫大队),屋场相距不过一华里。虽然近在咫尺,但儿时彼此接触并不多。真正开始接触且印象深刻是在1964年的一次寒假活动中。
  那年寒假,我们几个在外地不同学校读书的学生回到家里过年,大队正张罗举办春节晚会,要我们出个节目。当时,陈乐三先生刚考入丰城县(今丰城市)地方剧团担任舞台美工,兼作编剧。
  他抽空给我们编写了一个忆苦思甜表演唱,并且谱曲配器,从说唱到表演一揽子包下来指导我们。我们现买现卖的表演,自然谈不上精湛,但那认真而又有些笨拙的原生态表演,倒也有几分特别,不断引来台下乡亲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从那以后,乐三的名字便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从学校出来后,我在家乡工作了一段时间,与乐三先生见面的机会多了起来。此时他因出身的原因,缺少大队的一个证明章子,而未能成为丰城地方剧团的正式人员,不得已又回到村里当上了农民。在这之前,他已经历了初中毕业就不能再就读的苦楚。命运不济没有阻挡住他兴趣爱好和天赋才智的发挥,在他的指导下,大队成立了一支文艺宣传队,编剧、舞美、作曲几乎由他包了下来。宣传队很快成为闻名全县的农民演出团体,演出地方遍及清江、丰城与吉安、抚州等地。并屡次代表乡里参加全县农村业余文艺汇演,每每夺魁。有幸我也有时参与其中,感受乐三先生的艺术魅力。由于乐三先生有一手好字和绘画才艺,家乡不少的大幅宣传画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诸多字匾招牌、宣传标语都是出自他手。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终于熬过了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他先是由大队安排进了集体企业做油漆工,后又被乡里擢拔到文化站工作,成了一名基层专业文化人。
  后来我调离家乡到外地工作,我们见面的机会相对少了。时隔几年,听说他当上了文化站长,并以优秀表现被录用为国家干部,而后又到过几个乡镇担任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在行政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我钦佩乐三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叹他靠自身的本领趟出了前行的道路。近年来,我们都从繁忙的岗位上退下来,联系重又多了起来,经常会交流一些读书写作的事情。前些时候,他告诉我,准备出版一本文集,书名叫《清丰河韵》,没想到这么快就寄来了稿样。我急切把浏览着,被里面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内容、真切的情感和鲜活的文字所吸引。全书20多万字,是他生活的积累、人生的写照。如果说《清丰河韵》是一首交响曲,乐三先生自身就是主旋律,用七彩音符扬起了人生航船的风帆。
  上山放牛时,近处的多姿山垴、远方的白云蓝天是他习画写生的天地;田间地头那清香的泥土,是他书写诗文、抒发情感的由头;民间的美丽传说、多彩的群众生活,是他编写成剧的素材;身边凡人小事闪烁出的亮点,是他捕捉描写的题材。勤学苦练,笔耕不辍,练就了他手快笔利、善思擅写的本领。一个平常的现象,在他笔下往往栩栩生辉,成为经典文章。
  就像乐三先生兴趣爱好广泛,既搞文学,又潜心音乐、美术、书法一样,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是多方面的,既写诗歌散文,又编写戏剧小品,还涉及民俗风情文化的捜集整理。他编纂的《蛤蟆舞》、《老虎舞》两个稀有民间舞蹈“概述”及《清代名臣杨锡绂》等民间故事,亦很有特色,不愧为艺林之珠。
  透过《清丰河韵》那流畅文笔,清晰叙述,严密逻辑,可窥见作者的行事风格与为人,正直、豁达、柔韧。乐三先生着意于人生的志向和追求,坚持以读为快、以写为乐、以文为幸、以劳为荣,无疑是一个坚毅的攀登者和真正的成功者。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熊秉芽
责任者
陈乐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