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九天书华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297
颗粒名称: 凤舞九天书华章
分类号: G4
摘要: 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在服务本地农村教育的同时,招收外来务工子女,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初等教育。王大爷的大儿子是在宜春中学读的高中,刚好赶上恢复高考。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7%,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到2000年,宜春农专、医专、师专与宜春职工业余大学合并组建了宜春学院。在2007年全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该院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检查。宜春学院发展成为江西省学科门类最齐全,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超2万人的综合性大学。
关键词: 教育 学校 宜春学院

内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通过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了教育体系,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均衡发展。“两基”教育:与“文盲”说再见“危房破庙做教室,黄泥巴地是操场,窗户基本没有玻璃,书桌是临时用木板拼凑的,老师上课都用方言讲话,只读几天书就回家种田的人多得是,斗大的字不认识的人一抓一大把……”谈起自己20年前读小学时候的情形,袁州区岐山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易孟龙感叹到。他告诉记者,在全面普及“两基”教育的春风下,如今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他们学校有教师十多人,学生214名;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兴建了运动场,学校还配备了体育器材。现在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不仅教学方法科学灵活,上课也都讲流利的普通话。学生的课程丰富了很多,教学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最重要的是,现在小学、初中教育都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上学。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多,外来务工人口剧增。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在服务本地农村教育的同时,招收外来务工子女,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初等教育。随着“两基”教育的普及,“文盲”这一词汇,现在基本上被人淡忘了。1985年,初等教育在宜春地区全面普及;1996年,全面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两基”工作达标;1998年,经教育部公布,宜春地区正式成为“两基”教育达标地区;2001~2005年,全市10个县(市、区)先后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年检复查,全省评出的10个先进县中我市就占6个;2008年,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如今的中小学建设和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校园配套建设、农村寄宿制建设、优质高中建设和农村校舍建设逐步完善,全市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高中教育:稳步提升市农业局退休老干部王金录大爷回忆说,自己读书的时候,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农村还没有学校,要读书都得步行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去。学校由十几幢旧房子组成,房顶上不时有飞机轰鸣,随时都会有炸弹下来,每天上课都心惊胆战。王大爷的大儿子是在宜春中学读的高中,刚好赶上恢复高考。那时候各方面条件还不是很好,学校基础设施差,他的大儿子因为参加“三下乡”活动耽误了不少课程,第一年没考取,第二年考上了江西财经学院。王大爷告诉记者,当年考大学录取的比例非常小,考了凡年没考上大学的人多得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教育也越来越普及。王大爷的几个孙子也是在宜春中学上高中均在毕业当年便考上了大学。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一年有570万人参加高考,能录取的仅27万名;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而录取的新生达567万。30年来,在各县(市、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本着“普高与职高并重”的发展理念,我市高中教育结构几经调整。一方面,不断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制定普通高中教育年度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同时,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教育,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市现有省重点高中13所,省重点建设高中9所,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收规模、在校生规模是30年前的5倍。2008年,为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7万人,高考升学率达到63%。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服务企业,服务“三农”,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7%,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事业扎实推进。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齐腾飞30年来,我市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是一幅不断优化结构、不断扩大规模的发展画卷。说到改革开放宜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史,就不得不说宜春学院。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学校教学楼、宿舍楼十分简陋,上世纪60年代还曾被国家取消办学资格。上世纪70年代开始恢复招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到2000年,宜春农专、医专、师专与宜春职工业余大学合并组建了宜春学院。在宜春学院建校初期,学院的各方面条件非常艰苦,上课连教室都不够。那时校园内时常有牛路过,校园内还有人种着水稻,宜春学院一度还有了“早稻田大学”、“牛经大学”的称呼。后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宜春学院历经8年的改革创新,建设为学科齐全、生源广阔、师资力量雄厚的全省重点综合性本科大学。在2007年全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该院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检查。如今,我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已初具规模。宜春学院发展成为江西省学科门类最齐全,全日制普通在校生超2万人的综合性大学。2005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学校在校生已超万人。
  30年来,从危房破庙到高楼大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一路走来,宜春的教育事业越来越精彩纷呈。30年改革开放,30年沧海桑田;30年风雨历程,30年成果辉煌。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宜春的教育事业一定会以凤凰冲云霄的气势,书写出更加华美动人的篇章。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贾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