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的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3889
颗粒名称: 二哥的锤
分类号: I057
摘要: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二哥陈秋三邀我去他们保险设备企业——江西远洋保险设备实业有限公司参观。这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民营企业,是由7位农民投资创办的,坐落在樟树市北郊,占地面积百余亩。这撞压机发出的“冲——冲一冲”的响声,顿时让我想起了二哥三十年前擂铁锤发出的“铛、铛、铛”的声音。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文学创作

内容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二哥陈秋三邀我去他们保险设备企业——江西远洋保险设备实业有限公司参观。这个具有现代气息的民营企业,是由7位农民投资创办的,坐落在樟树市北郊,占地面积百余亩。
  我随二哥来到公司生产区,隆隆的机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流水作业线上紧张有序而又灵巧地操纵着各种器械,一件件成品或半成品的各色保险柜产品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目不暇接。走入锻造车间,一股“冲——冲一一冲”的巨响,震撼着我的耳廓,我好奇地注视着那发出声响的庞然大物。二哥告诉我,这是锻造密码锁雏形的撞压机,它可厉害,钢柱被它轻轻撞击一下,就很快铸成密码锁的新坯。这撞压机发出的“冲——冲一冲”的响声,顿时让我想起了二哥三十年前擂铁锤发出的“铛、铛、铛”的声音。在那激昂亢奋而富有节奏感的声音中,一把把锋禾啲刀具,在二哥的铁锤敲打下出来二哥曾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铁匠。他靠着那把锤支撑起了全家的生活,靠着那把锤赢得了乡邻对他的认可,成为了今天保险设留制造业的老板。二哥有一手打铁的妊手艺,全靠他的心智和毅力。
  他打铁并没有拜师学徒,在集体化年代, 只是短暂地帮一位乡间铁匠师傅抡大锤,抡出了他的兴趣和智慧。
  二哥把学来的本领,积累成勇气。向亲友借了点钱,购置一些简单的打铁工具,利用一间既是猪栏又是存放农具的破旧瓦房,开始他的“半职业”打铁生涯。
  不久,当时的生产大队办起队办企业一险柜厂,需要一名锻造密码锁的技术工入,二哥凭着打铁的经历,被推上了这一重要岗位。他每日抡着铁锤敲打出一套套标准的密码锁,制造的保险柜源源不断销往县內外。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广袤的农村。几名在集体工厂的农民工人辞去工作,自立门户创办了第一家私人合伙的保险设备企业。他们看中了二兄的锤,邀二兄以“锤”入股(不投资金),二兄靠着这把大锤成了该家企业的股东。几年下来,保险柜厂越做越大,越搞越红火。保险柜厂发展为实业有限公司,厂址从乡村搬进了樟树市区;窄小破旧的生产车间,改造扩展到数万平方米的全新生产厂房;过去作坊式的手工操作,演变为现代化的机器制造;由单一的生产保险柜产品,拓展为八大系列130多个品种;从狭窄的销售渠道,拓宽到在全国30多个省市发展售货网点;拥有300多名员工,数亿元的资产,超亿元的年产值,和年上缴数百万元的税收,成为今天樟树市保险柜制造屈指可数的龙头领军企业,被国家有关单位列入国家档案设备定点生产厂家,评为省级优秀企业、产品信得过企业。
  我从“冲——冲——冲”的撞击声中回过神来,凝视着身边年近七旬的二哥,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时而露出灿烂喜悦的笑容。是的,正是这把敲敲打打的铁锤改变了二哥的命运,敲开了二哥的幸福之路,打出了他人生的 一片新天地。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乐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