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屋村的春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3134
颗粒名称: 新屋村的春晚
分类号: K892.18
摘要: 新屋村人为了表达对新社会的热爱,宣传党的复了演出活动,大年初一这天固定的演出也得到了恢复。” 村里今年已76岁的敖煤柒老人是戏班子里的主要乐手,拉二胡的水平村里无人能比。
关键词: 新屋村 春晚

内容

村庄档案:新屋自然村是高安市建山镇龙城村委会管辖的17个自然村之一,全村200多户,1000多人,共有水田山林面积2000多亩,与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相邻。
  整洁宽阔的水泥路,古建筑与现代楼房相互交错在一起,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新潮的现代感,这是记者在新屋自然村釆访的第一感受。
  在新屋村老祠堂,这座能够容纳上千人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屋仍在传承着新屋人的历史,诠释着新屋人的人文精神。
  村民敖水华告诉记者,每年的大年初一,这里除了例行举行传统的拜祭祖先及向长辈拜年活动外,一项最重要的活动是从晚上7点开始举行的一台由村里农民自编自演的晚会,这台晚会被称为“新屋人的'春晚'”。
  说起新屋村的“春晚”,敖水华说:“这台晚会是有传统的,解放后,新屋村人为了表达对新社会的热爱,宣传党的复了演出活动,大年初一这天固定的演出也得到了恢复。” 村里今年已76岁的敖煤柒老人是戏班子里的主要乐手,拉二胡的水平村里无人能比。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办这台晚会很有意义,演的戏都是根据身边的事编的,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村民对我们演的戏都感到有亲切感,在欢笑之中教给了村民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了农村的和谐!” "新屋人的'春晚'还有一个重要功效就是挽救了一批民间艺术,比如说敖好政策,同时教育好村民,村里一些会使用乐器的人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戏班子,并在祠堂内搭建了一个固定的舞台。除了平时不定期的演出外,每年正月初一的演出是最隆重的,以后就形成了二个传统。但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这个戏班子被拆散了,演出活动从此停了下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逐步富裕后的新屋村人开展新农村建设,旧祠堂经过重新整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2005年在村里年长人的提议下,拆散的戏班子又渐渐恢煤柒老人的二胡,他的拉法我们从教科书上无从查起,完全是个人的独创。通过办“春晚”,相信老人独创的拉法一定会后继有人的。”陪同采访的镇干部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新屋自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