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有力举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1096
颗粒名称: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有力举措
分类号: F323.22
摘要: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有力举措:1.把乡村垃圾集中填埋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2.把乡村垃圾集中填埋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3.把乡村垃圾集中填埋作为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评和任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建设

内容

最近,宜丰县推行乡村垃圾集中填埋的做法引起省、市领导的重视,认为这一做法极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宜丰县委、县政府认识到,着力推进乡村垃圾集中填埋,抓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变广大农村群众露天堆放垃圾传统旧习、实现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有效手段,是扎实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的有力举措,是融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乡村垃圾集中填埋的实践
  1.把乡村垃圾集中填埋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宜丰县委在2006年召开的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培植生态旅游大环境。会后,下发了《关于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通知》。2007年4月又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大垃圾治理力度,优化生活环境的通知》,提出了乡镇垃圾集中填埋年底到位,力争60%左右有条件的村在年内实现垃圾定点收集、集中填埋处理的具体目标要求。2008年6月,又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行乡村垃圾集中填埋,抓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意见》,把垃圾集中填埋作为落实生态立县战略的有效载体来打造,提出到2009年,基本完成垃圾无害化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2.把乡村垃圾集中填埋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全县成立了推行乡村垃圾集中填埋、抓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垃圾填埋的指导、督促、协调等工作。各乡镇(场)也相应成立了由乡镇(场)长任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并配有专职人员的垃圾集中填埋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在全县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责任的工作网络体系。
  3.把乡村垃圾集中填埋作为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评和任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垃圾集中填埋工作作为与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信访等并列的十项重点工作考核,作为评选文明卫生集镇、文明村、环保专项考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验收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评和任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对垃圾集中填埋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行定期督查与不定期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定期督查由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乡镇 (场)和村的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将评比结果在县电视台和《宜丰通讯》上公布。
  不定期由县人大、政协领导带领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县电视台人员不定时间、不打招呼到各乡镇(场)集镇、村实地督查指导,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坚决予以曝光,将督查情况在县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并由县委转发到全县。
  二、几点思考
  1.要做到有序推进。2006年,宜丰县委、县政府根据创“三城”(省级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的需要,对乡村垃圾填埋工作制定了三年工作计划。即2007年对乡镇(场)集镇进行集中整治,全面实现垃圾的集中填埋和无害化处理;2008年对沿河沿路村庄进行卫生集中整治和垃圾填埋;2009年对全县所有行政村进行集中整治,全部实现垃圾集中填埋,达到美化、绿化的目的。
  2.要注重科学建设。对乡镇(场)和村组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坚持由环保、环卫部门严把规划、设计、选址、施工建设关,注重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科学选址,不搞一刀切。如:黄岗乡、石花尖垦殖场、车上林场三个乡(场)由于地域相连、人居交错,釆取了三地共建共用垃圾集中填埋场的办法。在具体的选址和建设中,严格遵循五条原则,即垃圾填埋场与居(村)民点距离不少于1000米;渗水系数小,取土方便,便于垃圾覆盖压实;三面环山的山谷(埚)或废矿坑;在集镇、村水源下游和下风向区;使用容量10-20年。
  3.要重视规范操作。县推行垃圾集中填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宜丰县环境卫生操作手册》2000份下发到各乡镇(场)、村、村民小组,规范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填埋的各项性要求。各乡镇(场)按照《宜丰县环境卫生操作手册》要求,严格执行垃圾填埋场仅收纳处置乡村生活垃圾,杜绝医疗废弃物、工厂及各类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有毒、有害、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进场(按规定另行分别处理),对非环卫系统的废弃物进场,在有关部门带准后方可进场。同时按照“分层填埋、分层压实、分层覆盖”的原则,派专人每周1次进行推平压实,及时覆盖,每日早晚两次喷药杀虫,撒生石灰消毒,防止臭气散溢与蚊蝇滋生,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要强化三个保障。一是队伍保障。乡镇(场)集镇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填埋由乡镇聘请的清洁工负责,主要从城乡4050人员、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人员中选聘;村垃圾池的清理和垃圾填埋主要由村聘清扫员负责,主要从有积极性的低保户、困难家庭人员中选聘;二是资金保障。为破解资金难题,宜丰县采取财政补一点、乡镇自筹一点、部门凑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资,保障人员工资、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三是制度保障。建立了定时“三清”制度、居(村)民共建制度、干群互动制度。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赖国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