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谪:文人的精神超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0169
颗粒名称: 贬谪:文人的精神超越
其他题名: 历史上的贬谪文化
分类号: K203
摘要: 贬谪与贬谪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高度概括了封建时代社会政治的本质特征,又深刻揭示了古代士人基于人生忧患的各种心路历程,在这些历程中,既集中体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诸家思想的消长起伏,也展露了人生的大欢乐和大悲哀,大真实和大虚幻。
关键词: 贬谪文化 文人志士

内容

贬谪与贬谪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高度概括了封建时代社会政治的本质特征,又深刻揭示了古代士人基于人生忧患的各种心路历程,在这些历程中,既集中体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诸家思想的消长起伏,也展露了人生的大欢乐和大悲哀,大真实和大虚幻。更为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古代士人在苦难中走向超越的生命轨迹。众所周知,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惩罚,在古代社会,大凡政有乖枉、怀奸挟情、贪渎乱法、心怀不轨而又不够五刑之量刑标准者,皆在贬谪之列。我不想关注那些罪有应得的贪佞小人,我想说的,是那些拥有高尚人格、坚贞不屈却又一朝遭受谗毁的文人学士。首先,来看看那荒陌古道上,都曾留下过哪位巨人的足迹吧。
  战国时的屈原,高歌着一曲后人为之恸哭的《离骚》,孤独行走在汉北地区。
  汉代的贾谊,一首《惜誓》令人哀伤不已。
  唐代则是贬谪文化的爆发时期,在这个时期,相似的流放之路上,曾走过了张说、张九龄、阳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德裕等一大批文人志士。而宋代,则在这个基础上有过之而无不及,寇准、范仲淹、苏轼、黄庭坚、范纯仁等都有过遭贬经历。无论上述哪一个人,单独挑出来都是文学巨匠。无法想象,这些曾经在京城名噪一时的文人,在举目荒凉的异乡,没有了文人雅客,没有了玉宇琼楼,甚至连曾经的好友都在这个时候急于与他们脱清关系,这些内心无比敏感的人儿,此时会作何感想。
  贬谪地域的僻塞遥远,生活的艰难困苦,无时无刻不折磨着被贬谪士人的身心,而他们或以壮盛之年流落遐隅,或以花甲高龄南渡岭海,让他们萌生出生命的悲叹。而那飘忽即逝的年华,令诗人痛心疾首,屡屡惊呼:“红颜与壮志,太息此流年!”在柳宗元的诗词中,曾有一句话给人印象深刻,“时时举首,长吟哀歌,舒泄幽愤,”也许曾经有过相似的感触,所以读到的时候,很能体会到那种孤独、苦闷、悲凉的心境。他在《对贺者》中写到的“嘻笑之怒”和“长歌之哀”,更是催人泪下。我想,也许只有被逼到精神的绝境,才会如此吧……在这文字中,让人很容易觉察到一种横遭贬黜,独处荒陌,无可表白的屈辱感和悲愤感,一种因社会地位陡降,被人歧视,前途迷茫,进退维谷的自悲感和孤独感,一种被社会群体和所属文化所抛弃的恐惧感。但是,幸运的是,这些贬谪士人却没有消极下去,他们的执著意识和超越意识,构成了贬谪文化最为光华炫目的篇章。
  在这里面,屈原是最突出的代表,一句“虽九死其犹未悔,道出了他不甘于逆来顺受的坚定信仰。这不光是对黑暗现实的反抗,还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同时,还是对命运的勇敢挑战,是对个人尊严的坚决维护。在这里,我不禁想对这位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老人,深深鞠上一躬。因为很难设想,如果缺少了这喷涌着生命力和饱含着悲剧精神的执著意识,贬谪文化是否还会存在,这样格调高尚的境界,是否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屈原之后,又站起了柳宗元和刘禹锡,虽然他们比起屈原,少了一些抗争的精神,但由于他们受佛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更少了一点对君主的依附,多了一些坚强果敢和对自由的追求。而超越意识,使他们最终获得超然物外的精神飞跃。这种思想,在白居易和苏轼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后期的诗词创作大多是描写山水田园,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基于恐惧心理的逃避,基于知足心理的与世无争。但我认为,这是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全面反思,对是非荣辱和狭隘自我的淡漠遗忘,对人世苦难的自觉承受并在承受中超越苦难达到高雅脱俗的境界。经历了“心似已灰之木,身若不系之舟”之后,他们已经能够随缘自适游于物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思考的东西也逐渐从政治体制转移到了内心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丰厚博大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境界。
  可以说,贬谪文化对于现实仍是有积极意义的。且不提它给我们带来的丰厚的精神遗产,单就这些文人的经历,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是一种宝贵的另类体验。
  也许,每一个人在极其困难的时期,都会有那种精神流放的相似经历,也许我们不会像古代文人骚客那样发生如此大的质的飞跃,但我们同样可以在困难中磨炼,在困境中奋起。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兴华
责任者
张说
相关人物
张九龄
相关人物
阳城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柳宗元
相关人物
刘禹锡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李德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