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为先:人本教育理念的探索样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9342
颗粒名称: 素质为先:人本教育理念的探索样本
分类号: G41
摘要: 六月的田野一片葱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的万载县株潭初中,古朴的建筑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6月13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循着这浓浓的气息、,探寻其创新的轨迹。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思想教育

内容

六月的田野一片葱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掩映在一片绿色中的万载县株潭初中,古朴的建筑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6月13日,记者走进这所学校,循着这浓浓的气息、,探寻其创新的轨迹。
  关键词:引导教师转型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合作者转变,给青年教师一个成长的舞台株潭初中40岁以下的教师占了近90%。
  “遇到有老师调走,很有可能就是某一科的挑梁老师断档。”龙震校长在农村初中从教20多年, 在校长岗位上已多年,几乎每年都要面对这样的事。“老师要调走,留是留不住的,只有下功夫培养新的挑梁老师,造就一支善于思考、有创新精神的超常教师团队。”教师培养计划由此展开, 重点是促教师转型。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准准》、《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听名师讲座等形式,改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让教师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改革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深化改革,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创优教学模式,向课堂要效率。完善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自学、质疑、引导、探究、训练为主要环节,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按照培训计划,该校目前进入到探索与实施阶段,形成了具有株潭初中特色的各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建立集体备课机制,提高教研效能。以教研组为单位,强化集体教研的核心主导作用。该校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机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同类班做到 ”四统一”:统统一内容、统一重点和难点、统一教学目标。实行“月月考,奖惩到人。
  —成立课改实验小组,深化教改督导意识。课改小组领导随堂听课,针对教学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1+1”式的指导,引导教师在优化教学设计、创设课堂气氛、引入课程教学新理念方面下功夫。
  —开展系列创优活动,激励教师“争先进位”。每学期评选优秀教研组长、优秀备课组长;开展优秀教案评比、优秀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评比;举办教学大比武,比教师的说课之功、授课之能、评课之新;根据教师综合素能,评选校级品牌教师。
  龙任兰老师就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这位1997年毕业于宜春师专外语系的老师,能将英语单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让学生像唱歌那样快乐地学习新单词;她带领的英语教研组,教研成果累累刷新,辅导学生连创佳绩-2001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知识能力竞赛,获得宜春市二等奖;
  2007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知识能力竞赛,1人获市级一等奖,1人获市级二等奖。2007年,龙老师被选为万载县英语学科带头人。2006-2007学年,该校英语学科进入全县优势学科行列。今年4月间举办的全国英语听力竞赛江西赛区比赛,该校初二(3)班一名学生获得万载县第四名的好成绩, 有10多名学生进入全县前50名。
  “过去提倡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结果是既苦了老师,又苦了学生。”龙震校长感慨地说,株潭初中的探索,就是要让老师教学不觉得苦,学生学习不觉得苦,促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合作者转变,真正把教师从繁重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单纯的“学”与“做”中解救出来。
  关键词:让学生学会学习给学生一个活动的支点,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不同学生获得不断进步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株潭初中通过教师采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参与”、学会"感悟”、学会“交流”,让学生由 “学会”变为 “会学”,成为自主型学习的学生。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从学生一生的成长考虑的。”龙震感慨地说:“多少年来,教师单纯教学,学生被动学习已成定律。学生成长的空间狭小,甚至在心灵深处留下一些阴影,哪里还有创新的活力可言。基于这样的考虑,株潭初中从改革分班体制入手,进而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激活机制,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不同学生获得不断进步。若干年后,让学生对母校仍有一种温馨、美好的记忆,心怀一份感恩。” 今年新学期开始,株潭初中的一项决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该校将初一年级10个班重新分班,取消重点班,改为平行班。决策之始,不少老师、家长、学生都担心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影响学生的成长。现实的表现足以让所有疑虑消除。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易新平告诉记者,重新分班以来,初一年级学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教师教学的热情更加高涨,10个班之间展开了一场无声的比赛,看哪个班成绩优秀,看哪个班学习氛围更浓,看哪个班整体素质更高。
  平行分班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组合,更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激活的元素。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是该校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支点。这是该校九年级一班按照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一堂数学课创设的情境环节,教学内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开始时,教师拿出一块三角形布头,要裁剪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让学生们帮忙解决这 _难题!学生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经过老师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学习的激情得到充分“催化”。
  今年以来,该校立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素质,制定了适于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活动链”: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要求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自主探索、融旨导;师生互动、总结概括;巩固提高、迁移拓展等几个环节。首先导课环节,教师需精心设计策划,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本节所学内容。第二个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知表象,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感悟,给学生时间去感悟,给他们空间去创造,给他们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语言描述,亲身经历心灵感悟,教师则适时点拨。在学生自主探求的基础上,进入师生互动、总结概括环节,教师展示交流不同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学生的探求思路和方法,尊重学生探求的过程和成果,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展示、组织交流比较、讨论评判、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小组)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整体优化。
  关键词:唱响校园主旋律
  一首首歌汇成亢奋的主旋律,丰富的校园文化让学生陶醉,在学生的心目中,校园是一片温馨的绿地同样为了挑战自己而奋勇个人的笑容万众的掌声界限被冲破人就只有一种一场没有陌生人的马拉松梦想是条挡不住的巨龙北半球的天空下我们一起见证花花绿绿的一刻就是永恒你和我继续生命的长征当奥运会征歌《生命之光》的旋律在校园响起的时候,学生或驻足倾听,或轻声哼唱,精神为之一振。如此激荡人心的歌曲,每个星期都有不同的主题,诸如《团结就是力量》、《超越梦想》、《明天会更好》、《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这些具有丰富思想内容,格调高昂,能鼓舞斗志,激发创造精神的歌曲,是该校精新挑选的主旋律音符。
  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校园精神。龙震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思考如何将校园精神的凝练与德育教育实践融为一体。
  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正谊书院,是株潭初中校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托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该校探索出实行”三全管理”,实现“四育人”目标的德德教育之路。“三全理“:一是全员管理,即将县教委提出的“教育一家亲”理念融入到德育教育实践,从校领导到普通员工,人人都来做德育工作者;
  二是全面管理,学校从、体、美、劳等各方面,强化对学生德育的主导作用;学校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把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四育人”是指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从管理措施的制定并实施,到育人理念的提炼华化,株潭初中的育人效应得到充分彰显。现在,全校工正,开始从过去哪种只管教书,不重育人饿模式中挣脱出来;环境育人方面也有可喜的进步,校容、校貌变化很大。
  “争做青春无悔人,我们共同去奋斗! ”今年以来,一个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青春无悔工程”在该校深入开展。整个工程以“讲文明、守纪律、争做合格中学生”活动和“联系先进,帮助后进,带动一片”活动向校园延伸,实现德育”学校无空地,处处可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的育人格局,让学生在温馨、美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让校园生活成为有益学生健康成长的美丽的“绿地”。(本文采写得到万载县教委中心报道组易国平、冯何生、龙国栋、郭春根、周建邦、张才良、巢龙波的支持,特此致谢。)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