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着力构建农村党员发展长效机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8487
颗粒名称: 万载着力构建农村党员发展长效机制
分类号: D263
摘要: 近年来,万载县从构建农村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入手,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出台关爱老年党员生活、帮扶年轻党员创业、团结组织优秀青年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路。
关键词: 万载县 党员发展

内容

近年来,万载县从构建农村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入手,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出台关爱老年党员生活、帮扶年轻党员创业、团结组织优秀青年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新路。
  关爱工程让党员感受温暖
  以前,万载县党组织对农村基层党员关怀较少,很多党员和群众对此不满严重阻碍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全县20%的村多年来没有发展一名党员。为此,万载县决定近几年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三帮四必访”活动。
  ”三帮”即固定帮、结对帮、特定帮。把农村困难党员纳入政府救助体系,每年定期发放基本生活费;全县所有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与农村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对农村特别困难的党员实行特别照顾,如为住房特别困难的农村党员筹资建房等。“四必访”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党员遇天灾人祸必访,老党员逢年过节必访,党员去世必家访。在“三帮四必访”活动中,万载县创新各种帮扶方式,如为生活困难党员提供无偿扶助、为老党员实行医疗费用补助、为年满60岁的老党员送祝寿电影和生日蛋糕、为3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发放党龄补贴等,让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马步乡宝石村有着50多年党龄的王外初以前与村干部有些矛盾。近两年,村党支部经常对他嘘寒问暖,逢年过节还上门慰问。王外初过
  80大寿时,村里还专门为他放了一场电影,县委组织部也给他送去了慰问金。党组织的关怀重新唤起了老人的党性意识,如今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组织对我这么关心,我要一辈子跟党走。”
  创业贷款助推党员带头致富
  为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005年,万载县与农村信用联社联手推出《万载县农村党员创业贷款管理办法》。县信用联社在全县设立农村党员专项创业贷款,对被乡级以上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及农村的困难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给予1万元到10万元的资信贷款,并给予一定利率优惠。
  目前,全县已有430名农村党员获得贷款扶持,贷款金额达1400多万元。广大农村党员纷纷利用贷款领办或联办有机农业、花卉苗木、小水电开发、畜禽养殖等项目。马步乡洞口村普通党员郭勋南贷款10万元,种植了葡萄并自办一个农家乐庄园,年收入4万多元,还带领周边10多户贫困户脱了贫。
  如今,万载县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不断涌现,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今年1至5月份,全县有近400名青年农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比去年同期增长86%。
  青年中心成党员队伍“造血器” 前几年,万载县农村党员年龄老化、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80%以上的青年处于松散和流动状态。从2004年开始,万载县在乡、村两级推广建立新农村青年服务中心,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服务。目前,该县每个乡镇都设有青年服务中心,每个村设有联络站。中心开辟专门场所,建立活动室、阅览室,农村青年在中心可以读书看报、上网交流、联欢联谊。中心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占领了农村青年思想教育阵地,让农村青年在闲暇之余有处可去、有事可干。
  中心还参照入党积极分子先上岗后入党的做法,为农村青年设置科技示范推广、劳务输出联络、公益事业管理等20多个新农村建设岗位,组织青年上岗实习,有意识地为基层党组织和村组干部储备后备新农村青年服务中心自建立至今,已发展会员9600多人,一大批农村青年有了入党愿望,1500多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200多名优秀农村青年上岗履职,600多名青年骨干被定为村组后备干部。
  通过几年努力,万载农村发展党员难题得以破解。目前,全县181个村都有新发展的党员,3357个村民小组中90%以上的都有党员。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钟勇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