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7400
颗粒名称: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分类号: H193.7
摘要: 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从各种材料中吸取创造性成分,获得从事创造活动的养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 学生 阅读教学 创新意识

内容

阅读作为从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从各种材料中吸取创造性成分,获得从事创造活动的养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可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法仍过于陈旧,严重阻碍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引导学生在理解上下功夫,培养思考问题的创造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用创造性的目光去分析,不要追求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自己有理,能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都应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生《孔乙己》一课,理解主题时,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本文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丁举人之流的地主阶级的冷酷与暴虐,这种说法当然是正确的,还有同学认为孔乙己已被周围人嘲笑,我们应对弱者要有同情心,让世界充满爱,等等。这些观点,我都给予了鼓励和肯定。因为,这些理解恰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表现,它让学生理解了小说的主题,还让人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从而弘扬了阅读精神,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指导学生在表达上努力锻炼表述问题的创造性;学生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表达是阅读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将阅读成果转化为讲、说、写等活动,就是“表现”。阅读文章后,让学生口头答题、复述课文,也是提高学生创造表现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的创造性。老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从新角度思考,促使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求。对于一些情节较复杂的课文,如小说,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的语言去复述,就会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因此,“表述”也是一种创造。激励学生主动想象,培养写作思维的创造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阅读课文,理解、分析都是为了积累素材,丰富认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为了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一个想象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就能创造种种形象;而想象力的提高,正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也是培养和提高他们写作创造性的基础。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漆品文
责任者
叶圣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