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格局、夯实增收基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764
颗粒名称: 优化经济格局、夯实增收基础
其他题名: 高安市筠阳街道以"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特色格局助推新农村建设的调查
分类号: F124
摘要: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托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区域经济格局,让农民握紧拳头产品增收,发展支柱产业致富,从而积累有效资金反哺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经济建设 经济格局

内容

筠阳街道地处高安市城区锦河南岸,辖16个村(居)委会,常住人口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余人。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依托城乡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区域经济格局,让农民握紧拳头产品增收,发展支柱产业致富,从而积累有效资金反哺新农村建设。目前,全街道涌现了蔬菜、花卉苗木、肠衣加工等120多个专业特色村组,辐射和带动农民1.6万余人,农民年来自特色支柱产业的人平纯收入突破4000元,农民年均注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上干万元,打造了东门喻家、院背刘家、聂圩青石桥、左桥楼下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乱而治”的发展取向,奠定农民增收根基
  富裕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疏于引导、缺乏指导,以往街道农民的增收思路很模糊,增收举措较零乱,据统计,“杂而乱”的经济格局曾经占了筠阳街道八成以上的村组。如何整合资源,发挥城郊优势,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明显的经济格局?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在全面调査、多方论证、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街办带村办、村办联户办、公司+农户、一村一规范”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有序地构建“一村 一品、一组一业”的经济新格局。
  为消除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愿调、不敢调、不会调的顾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提供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顺应时代、满足农民、助推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总公司,由街道主任兼任总经理、农口的班子成员兼任副总经理,下设一站(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一所(劳动保障服务所)、十个子公司(九个村级发展服务公司、一个汽车运输发展服务公司)。9个村的两委班子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科学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先后组建了瑞南蔬菜、农畜产品加工、水产养殖等9个村级发展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南门村依托瑞南蔬菜发展服务公司,致力做大蔬菜产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村级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茜头村组建良种生猪繁养服务公司,引导和帮助养猪大户移栏上山,新建千头养猪场5个,公司年出栏生猪10多万头;左桥村的水产、新沙村的兔业、杭桥村的果业等等,特色产业犹如一朵朵奇葩竞相绽放,全街道呈现出“公司忙、产业兴、农业富”的发展趋势。通过几年的产业引导,街道形成73条经济增长带:以高胡(高安一胡家坊)公路为纽带的南门、聂圩无公害蔬菜经济增长带,以高荷(高安一荷岭)公路为纽带的东门、院背、新沙等产业经济增长带,以高丰(高安一丰城)公路为纽带的左桥、茜头、清湖立体特种养殖经济增长带。“一村一品、一组一业”产业经济格局正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市场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治而精"的品牌战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村一品、一组一业”的经济格局,犹如一个巨大的引擎,牵引着街道农民阔步迈向富裕之路。
  作为街道办事处,如何在完成从治到精的经济发展转型上,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一村一品、一组一业”服务新农村的发展水平?面对这一现实课题,筠阳街道顺势而进,致力品牌兴业战略,让拳头产品叫响省内外,让支柱产业扎根大市场。为实现“一根肠衣绕地球”的发展目标,街道兔业、大力扶持坐落于街道斋朗村民小组的海鑫贸易有限公司这个以肠衣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帮助公司在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收购、营销点。该企业带动了斋朗村民小组22户农户围绕肠衣进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联手打造享誉全球的”地球牌”肠衣。如今,该村民小组生产的肠衣一举赢得了浙江畜产品出口的经销权,产品全部销往欧美等国际市场,斋朗村民小组农民人均年受益5000余元。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联袂各村两委班子着力破解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附加值低、农民增收幅度小等系列难题。为进一步引导南门村皮东禽苗孵化产业发展壮大,街道、村组合力组建了禽苗产业协会,为孵化户着力提供融资、技术、销售等零距离服务,并派人常年在广东、湖南、山西等地跑信息、争取订单生产。如今,该村年产禽苗在100万羽以上的孵化大户超过10户,全村年孵化产值超千万 。 特色富民,产业兴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村组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一村一品、一组一业”富裕起来的筠阳街道农民反哺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美好家园作为倾心、倾力、倾财的重要支点,助推和谐社会的建设。近年来,街道农民相继融资3000多万元注入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完成村组的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了1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培育发展新型产业42个。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宋绍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