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汉的三个“想不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338
颗粒名称: 李老汉的三个“想不到”
分类号: D422.7
摘要: 今年66岁的奉新县柳溪乡船坳村村民李财生,亲历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今昔对比,内心无比激动,一首《和谐新农村》歌谣脱口而出,并用三个“想不到”反映了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关键词: 李财生 老人 农村

内容

“上下五千年,哪朝似今朝,改革又开放,农民城市闯。昔日泥腿子,今日山大王。柳溪竹王乡,美名远近扬……”今年66岁的奉新县柳溪乡船坳村村民李财生,亲历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感慨万千,今昔对比,内心无比激动,一首《和谐新农村》歌谣脱口而出,并用三个“想不到”反映了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想不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洋房“从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洋房',这样的房子以前我只能看在眼里、想在心上。这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李财生原来住的房子是解放后政府分的两间老屋,一家人多年居住在这间低矮潮湿、不到30平方米的老屋内,过着“刮风怕屋倒,下雨怕房漏”的日子。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老人带着全家早出晚归,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精耕细作,两年后建起了一栋土木结构的泥房。在林改中,李财生家分到220多亩山林,每年可有序砍伐毛竹2200余根,木料10多立方米,精心经营自家的山林,老李家走上致富路,去年家里盖起了拥有单独卫生间和厨房的两层小洋房,而且像城里人一样精心装修,看着像宾馆一样漂亮的楼房,李财生老人自豪不已。“想不到山旮旯修通了水泥路”“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这山旮旯能修通水泥路,共产党真是好啊!”指着直通家门口的水泥路,李财生老人发出了感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经是船坳村交通的真实写照,因地处偏僻,村里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马路坑坑洼洼,屡修屡坏,下雨天很难通行,导致村民外出行路难。同时,坑洼不平的山区公路已成为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瓶颈”。2004年,村里修通了水泥路,村民们可高兴了,通车那天,村口搭起了一个气派的大拱门,村道两旁彩旗飘飘,村里热闹极了,整个村庄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想不到种田还有钱补”“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在李财生老人的新房大门口,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副对联。这是老人在国家全面免除农业税后情不自禁写下的。“种田的应该给国家纳税,但是现在呢,国家给免了,免了以后还给钱,千百年没有这样的好事。”李财生老人说,自己在田里摸爬滚打了50余年,丰收、减产、多交或少交公粮什么的,都想到过,但就是做梦也想不到种田还有钱补。“中央政策好,免税又补钱。农村喜事多,人人喜洋洋……感谢共产党,幸福万年长。” 谈得兴起,李财生老人不禁唱起了《和谐新农村》歌谣。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卢金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