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点”提高“五力”稳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3104
颗粒名称: 把握“五点”提高“五力”稳步推进农村平安建设
分类号: C916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和谐进步,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加强农村平安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为切入点,提高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
关键词: 社会环境 平安建设

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和谐进步,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加强农村平安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为切入点,提高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力。要重点打击各类危害农村经济发展,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杀人和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及盗窃牲畜、农电水利设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和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要积极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取缔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全力维护农村稳定。
  以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为着力点,提高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加强乡(镇)、村(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建设。要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因干群关系、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村务公开、邻里纠纷和宗教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上,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
  以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支撑点,提高对治安局势的驾驭力。要积极实施农村警务战略,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逐步推行民警包村、保安驻村等做法,实现乡与乡、村与村联户联防、联片联保,构建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强化农村社会面的控制。加强集镇治安防范工作,在农村集贸市场、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和部位设立治安室和报警点,确保安全。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完善乡镇专职治安巡防队伍,组建护村队、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治妥巡逻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因地制宜推广普及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技防设施,发挥科技在治安防控中的作用。
  以加强对留守老人、儿童等的服务管理教育为结合点,提高对重点人员的管控力。要加强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对农村闲散青少年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和法律道德素质。特别对那些无人照顾或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强化帮教,大力救助。要加大对.农村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力度,做到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正其本,避免重新违法犯罪。
  以加强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点,提高社情民风的向上力。要认真搞好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做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引导农民通过法律途径和正当渠道与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村民道德文化建设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做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纯净农民思想,提升文明程度。要认真组织实施“法律进乡村”活动、“民主法洽示范村"创建活动等,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村务公开,夯实农村基层法治基础。
  (作者系丰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晓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