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图书馆
鹰潭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鹰潭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重要举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5503
颗粒名称:
重要举措
分类号:
R199
页数:
4
页码:
211-2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5年鹰潭市卫生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多项卫生工作并取得成效,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关键词:
鹰潭市
医疗卫生
重要举措
内容
【医政管理】一是医院管理年活动扎实开展。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以群众满意医院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医院管理年活动。2005年5月16日下发《鹰潭市“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5月19日召开活动动员大会,6月13-15日,组织专家对5家市级“群众满意医院”进行了抽查,并对抽查情况进行了通报。二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05年6月17日,制定了《鹰潭市卫生局关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若干措施》,从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等方面制定了15条具体措施。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具体措施,不同程度的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三是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根据省卫生厅等8厅局制定的《江西省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精神,2005年5月9日,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鹰潭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全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了4个专门小组,从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分三个阶段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明确了打击非法行医工作重点,即: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超范围行医行为;严肃查处医生未经注册擅自行医行为;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严肃查处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市共出动人员近1100余人次,出动车辆350次,共检查医疗机构近1100家,取缔无证行医120家,责令整改89家,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122人,查处出租承包科室1家,查处擅自开展性病诊疗5家。共计罚款12.25万元,没收药品器械86台件。四是进一步加强了无偿献血工作。2005年,市中心血站投入资金31.6万元购置采血车一辆,市卫生局建立了近300人组成的爱心血库,无偿献血比例逐步提高,一季度为47%,二季度80%,三季度为88%,十月、十一月份达99%,全年平均为80%。五是加强院感(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2005年10月20-24日,在省直单位2名专家的指导下,抽调了4名院感、护理人员,对鹰潭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南大鹰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14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以院感组织建设、医院消毒供应室建设、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医疗废物处理等为主要内容检查验收,并就发现的问题分别下发了整改意见通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整改,进一步加强了全市院感管理工作。六是制定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处理办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意见(试行)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程序,落实好各部门职责,按照2005年10月31日市政府协调会议精神,制定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处理办法,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医疗救助的收治、确认、善后、经费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疾病控制】一是结核病防治。1月25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座谈会暨月湖区结核病控制日援项目启动会,会上史可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贵溪市、余江县、月湖区及市龙虎山景区、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2005年结核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增强了各级政府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卫生部门将结防工作列入了疾病控制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层层落实责任,举全市卫生系统之力,加大了结防工作力度,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知识宣传,立足于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在全市县以上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17所乡(镇)卫生院设立了查痰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痰检率达到98%以上,疾控机构对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追踪率达95%。实现报病有奖制度,推荐和报告转诊一例确诊涂阳肺结核病人给予报病奖10元。做好肺结核病人的规范治疗,落实了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基本保证了病人服药在医生的直接面视下进行。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以县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100%,2005年全市共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488例,完成省里下达全市任务数的115.9%;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1.5%,确保了治愈率85%规划目标的实现,结防工作卓有成效,得到省卫生厅的充分肯定,鹰潭市被评为全省2005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二是艾滋病防治。截至年底,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例,已死亡3例。虽然本市艾滋病疫情属低流行区,但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的时期,因此全市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开展艾滋病监测筛查,加强了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艾滋病疫情监测。全市设立了贵溪市长途卡车司机和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就诊者两个国家级监测哨点以及月湖区暗娼省级监测哨点;2005年分别对380名长途卡车司机、250名性病就诊者、574名公共场所服务小姐进行了艾滋病病毒筛查检测;对全市有偿供血(浆)人员1840名和373名公安监管场所(看守所、强戒所)被监管人员开展了艾滋病病毒检测及行为调查。2005年全市共检测重点人群和义务献血者、自愿咨询检测者、住院病人手术、受血者、涉外送养儿童以及艾滋病感染者直亲人员等各类人群血液标本1.26万人份,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阳性2人。三是甲肝防治。2005年入夏以来,市龙虎山景区内陆续发生甲肝病例,其集中发生在上清镇渐浦村和龙虎山镇老钱村,从6月9日首例病人至10月31日止,共发生甲肝病人45名。疫情发生后,引起市、景区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市和景区卫生局成立了疫情处理领导小组,市疾控中心成立了疫情处理机动队,先后多次派专业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景区卫生人员共同进行疫情处理。通过隔离治疗病人,开展对村庄环境卫生、饮水消毒,对村民进行甲肝防治知识宣传,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丙球接种,对其他易感人群进行甲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人全部治愈,无新病例发生。四是计划免疫。根据《江西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0%”目标考核方案》 (赣卫疾控字(2005)8号)要求,贵溪市和余江县进一步加强了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经自查自评和市卫生局组织初评,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考核验收,贵溪市和余江县均达到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0%达标考核目标,被省卫生厅授予达标县称号。
【卫生监督】继续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2005年8月1日余江县卫生监督所正式挂牌成立,鹰潭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全部到位。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综合执法,强化了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卫生行业监管,组织开展了食品专项整治活动,查处无卫生许可生产企业11家、违规保健食品20个和食品添加剂经营单位2家以及取缔学校周边无证摊点25个,整治小餐馆、小超市、食杂店等272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970公斤;按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加强了对大中型餐饮业的规范化卫生管理,积极做好节日期间和全市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尤其在举办2005年中国(鹰潭)道教文化节暨第九届龙虎山道教文化旅游节期间,对参与接待的宾馆等餐饮单位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了此次重大活动的卫生安全。加强了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全市共抽检各类食品479件,合格398件,合格率83.1%。开展职业卫生监督,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普查建档,全市已建档56家。
【农村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为加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部署,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广大农村群众积极参与,鹰潭市初步确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共同抵御疾病风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贵溪市作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之一,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年1月1日启动第二轮试点工作,参合人数27,8万人,参合率为74.2%。2005年共有7.38万人次获得合作医疗门诊补偿资金169.46万元,7154人次获得大病住院补偿费用635.73万元,人均报销900元,其中57人次获得万元以上补偿。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4月,市卫生局组织对全市各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实用和费用总量控制的原则”,按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1.2万元标准为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急诊抢救设备。全市共拟添置抢救床、制氧机、电解质分析仪、X线防护设备等八种急救设备252台,总价值达38万多元。三是认真组织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2005年妇幼保健工作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的实施为突破口,解决实现“两纲”目标中的难点问题,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一)加强项目工作管理。市卫生局成立了“降消”项目技术指导组,调整充实了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各项目县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贫困救助实施办法、提高住院分娩率管理办法,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组,加强培训和管理,确保项目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二)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督导。督导重点是项目组织管理、经费管理、人员培训、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产科建设等内容。市技术指导组开展了3次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指导,共检查县、乡两级医疗保健机构17家。县(市)级督导组也对各乡项目工作进行了经常性督促检查。(三)加强产科技术人员培训。选派16名市、县级产科医生参加了省级培训,市、县两级举办了5期产科医生培训班,邀请了省、市专家授课,对县、乡两级所有产科医生进行了两轮培训,提高了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四)积极开展“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规范和加强乡级产科建设。按照《江西省母亲安全初级卫生院标准》,各乡镇卫生院积极对照《评分标准》-方面对产房等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合理布局,以达到消毒隔离要求;另一方面各项工作制度、病历质量、产科诊疗技术等软件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保证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市卫生局选派了驻县专家,利用为期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创建工作现场指导和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全市共有2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五)进一步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产儿科建设,争取到省级资金对贵溪、余江两项目县(市)乡镇卫生院产儿科设备进行装备,全市共装备胎儿监护仪、产床、新生儿抢救台等14种312件产儿科设备,价值32.96万元。六是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严把准人关。
【爱国卫生运动】一是积极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成立了高规格的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实行市六套班子领导和社区居委会建立联系点制度,狠抓了城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八路一桥一涵洞”和“四位一体”改造工程,开展了清理垃圾死角、拆除违章建筑、整治交通秩序、治理“六小行业”、食品安全整治、除害防病、控制重点疾病传播等专项整治活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显著改善。二是城区除“四害”考核达标。围绕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市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春秋两季大规模灭鼠和夏季灭蚊蝇、灭蟑螂等群众性突击活动。从环境综合治理到防鼠防蚊蝇设施的健全,从除“四害”药物的科学投放到鼠迹蟑迹的全面清理,都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建立了一支除“四害”有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了除害防病知识宣传和技术培训。经省除“四害”专家组的考核验收,11月15日,省爱卫会认定“鹰潭市城区灭蚊、灭蝇、灭鼠工作达到了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三是加强了爱国卫生法制建设。2005年9月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鹰潭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鹰潭市鼠害与卫生虫害防治管理规定》、《鹰潭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鹰潭市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将爱国卫生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四是健康教育深入普及。成立了“鹰潭市健康教育所”,为市卫生局下属的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2人,配备了摄像机、电脑、照相机等必须的健康教育设备。广泛开展了农村、城市社区、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学校、医院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七个方面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市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75%和65%。五是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在市区组织了“公共卫生清扫日”活动;3月7日-13日,9月24日-30日在全市开展了春、秋两季公共卫生周活动,活动主题是“小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4月份,全市城乡开展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另外,还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一些传统节日,分别开展了春季、夏季爱国卫生运动以及迎“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爱国卫生突击清扫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六是农村改水改厕成效显著。2005年全市有5个农村水厂列为全省农村自来水工程项目建设,余江县列为全省农村改厕(血防)项目建设县。截至2005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7%,其中自来水普及率达45.49%,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9.26%。
【中医工作】一是加强了中医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一)全市各级中医医院全面对照和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考评指南》及《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建设考评标准》,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狠抓中医医院内涵建设。(二)重点抓好了重点专科项目的建设。2005年全市各中医院正在进行建设的重点专科项目达4项,其中国家级1项(鹰潭市中医院全国泪道病医疗中心),2005年6月已通过国家中期评估验收;省重点专科3项(鹰潭市中医院康复专科、余江县中医院针灸专科、贵溪市中医院疼痛专科),经过三年建设,初具规模并取得实效,通过了省卫生厅的考核评估。通过特色专科的建设,形成了一批名医、名科、名院,切实提高了全市各级中医医院的服务功能。二是狠抓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的落实。在农村和基层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是2005年全省中医工作的重点,其意义能强化乡村和社区卫生网络中的中医药功能,降低农民医疗费用,减轻居民医药负担,形成和完善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网络。根据鹰潭市实际,市卫生局精心组织,全市三所中医院共组织培训班16期,组织培训乡镇卫生人员及乡村医生1600多人次,推广适宜新技术50项。同时加大了中医药在新农合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参与力度,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和作用。三是注重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一)加强了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2005年全市共有七所乡镇卫生院的7名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资格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在省厅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脱产培训,培训结束后还将在临床进修3个月;(二)加强了师承工作的管理。对本市的全国第三批、全省第二批中医师承工作进行了中期调查和摸底,并及时向省卫生厅做了汇报,总结了经验,提高了师承效果。全市共有1对2人次正在接受师承形式的培养。(三)认真组织乡村医生参加中等医学(中医专业)学历教育。经报名及资格审核,目前全市共有65名乡村医生在抚州中医药学校接受乡村医生中等医学中医专业的学历教育。(四)涌现了一批省级优秀中医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层层推选,鹰潭市中医院李海华等10人被评为江西省基层优秀中医。鹰潭市中医院、鹰潭市卫生局姜国华等4人分别被推荐为“十五”期间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四是增强了中医机构参与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一)组织培训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骨干。(二)加强了急诊科的建设,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院急诊科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中医院提高急诊应急能力,在房屋、绿色通道、急诊设备、人员配备、技术水平、实际效益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同时鹰潭市中医院作为国家中管局下达的急诊科建设项目10个试点县级中医院之一,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各项要求。(三)建立和健全了各级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各级中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工作制度,并积极开展了相应工作。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6》
本年鉴主要收录的是2005年鹰潭市各条战线和各个方面的情况,部分条目因内容需要时涉及到2005年度之前的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鹰潭市卫生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