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图书馆
鹰潭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鹰潭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上清嗣汉天师府与中国道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141020020230002558
颗粒名称:
上清嗣汉天师府与中国道教
分类号:
B95
页数:
6
页码:
311-316
摘要:
这篇文字主要讲述了龙虎山天师道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了近年来天师道在宫观建设、文化研究、旅游观光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提到了舒圣佑等政要对天师府的参观和赞誉,以及海外正一弟子组团到祖庭进行朝拜的情况。
关键词:
龙虎山天师道
宫观建设
文化研究
内容
【综述】 龙虎山天师道始创于东汉张道陵,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永元初(公元89年)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人鄱阳湖,溯沂溪而上,至云锦山(即龙虎山)修道炼丹30余年。安帝延光年间入蜀,于汉安2年(143)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立24治,从此成为有组织的宗教。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以后至蜀汉建兴(237年之前)期间,第四代天师张盛回到龙虎山祖坛以每年“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登坛传篆,开科范以为常,天师道从此在龙虎山传承千余年。
唐代,尊太上老君(李耳)为皇帝先祖,并追尊为“太上玄元皇帝”,江南的天师道再度丕振。玄宗天宝七年册封张道陵为“太师”,僖宗中和四年(884)封汉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宋代,龙虎山天师道的兴盛并不亚于盛唐。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敕修上清观、准皇女入道。徽宗崇宁四年赐30代天师张继先为“虚靖先生”并于上清关门口兴建天师府第。政和三年(1113)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理宗嘉熙三年(1239)赐35代天师张可大为“观妙先生”并提举三山(茅山、阁皂山、龙虎山)符篆。
从元代起,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便已成为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先是“管领江南诸路道教事”,明初敕“永掌天下道教事”。直到清光绪、宣统年间,龙虎山天师道一直是兴盛多于式微,成为中国道教文化和道教活动的中心。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取消了天师的封号、没收其田产。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曾恢复天师封号、发还田产,又赐以三等嘉禾章及“道契崆峒”匾额,但终因时局变幻,外敌入侵,国事日非,正一道教一蹶不振。1949年,63代天师张恩溥跟随败逃的国民党军去了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道教宗教活动一度得以恢复。岂料又逢‘:文化大革命”10年浩劫。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198l年,国务院颁布嗣汉天师府为全国21座重点宫观保护单位之一,并对外开放。历经20年,道教组织得以恢复和健全,宫观建设基本上恢复到明、清鼎盛时的规模,龙虎山天师道文化再次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中心。
2002年,嗣汉天师府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为中心,依法办教,爱国爱教,致力于对道教教理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被评为全省2002年度“五好宫观”。
在道风建设方面,通过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揭批“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加强对道职员工政治、业务培训,道职员工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3月20日,上清镇一民房失火,天师府全体人员一齐出动,个个奋不顾身扑灭大火。近两年来,上清镇接连发生了3起火灾,救火人群中每次都有道士的身影。全体道职员工人人主动捐款,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致力于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2002年天师府先后接待港、澳、台及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加拿大、俄罗斯等香客游客1.3万人次,每次都不失时机地宣传国内改革开放、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表达祖庭对广大海外正一弟子的关心和问候,真诚祈望祖国的和平统一。在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期间,全体道职员工天天收看电视转播,多次举行座谈讨论,纷纷表示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添砖添瓦。
在宫观建设方面,天师府提出了“打造宫观园林一体化”的目标。“甲子殿”于年内落成;被毁达140余年“敕书阁”再现明清风貌;大片空旷的荒地已改变成郁郁绿茵,到2002年底,天师府以中轴线为基准的古宫观复建工程已经告竣。
观光接待方面,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改进服务设施与服务态度,“天师府”在海内外的影响日益扩大,到天师府观光朝拜的人数大增,全年共接待香客、游客11万余人次,宫观收人比上年增加23.3%。
道教文化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2002年,天师府充实了道教文化研究队伍的力量,搜集整理了一大批散佚在民间的经典,并同国内各院校知名学者签订了撰写《龙虎山天师道系列丛书》的协议。
【天师府打造宫观园林一体化】 嗣汉天师府原为历代天师私邸。虽然也有树木花草点缀,但总体布局仍以宫观建筑为主。2002年,天师府管委会本着道德崇尚自然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打造宫观园林一体化”的总体设想,并付诸实施。一年来,先后在二门前、玉皇殿东侧清理出3块绿地,植上红花翠竹,间以青松翠柏,又建回廊亭阁,以12生肖石雕错落其间,按园林化设计对府内进行绿化和美化。为了保持嗣汉天师府古色古香的风韵,天师府还耗资近10万元从民间收集了大量青石板,对万法宗坛和灵芝园甬道进行改造,全部铺成青石甬道。对原有的古树则增砌围栏进行保护。
截至2002年底,天师府内用于园林化改造的经费达70余万元,绿化改造面积500余平方米,基本上实现了道炁春色,幽雅清香,宫观园林相映成趣。
【天师府“敕书阁”再现明清风采】 天师府“敕书阁”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由48代天师张彦羽奉旨兴建。原制为面阔5间两层,珍藏历朝宸翰和经文墨宝。明清鼎盛时,阁内藏书之多为全国道教宫观之最。咸丰七年(1857)“敕书阁”毁于战乱。
2002年,天师府在连续10余年大兴土木,恢复和抢救古建筑,资金已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依靠海内外信士香客的大力资助,全体道职员工节衣缩食,筹集资金近100万元,在原址依照明清风格,保持古色古韵,完成了“敕书阁”复建工程。新建成的“敕书阁”仍为两层,但规模比原来的敕书阁更为宏伟壮观。阁内,一层为展览厅,把历年从民间搜集到的古剑、碑刻、石器、铜器及历代字画陈列展览,二层辟为藏经楼。
10月19日,在天师府内举行了“敕书阁”落成典礼。中道协副会长张继禹,新加坡道教总会、三清道教会主席陈国显以及来自港、澳、台、湖北、福建、江苏等兄弟省市(地区)的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落成庆典。
【天师府“甲子殿”举行开光醮仪】 “甲子殿”位于“万法宗坛”东西两侧,内供六十甲子尊神。从20世纪90年代末,重塑甲子殿六十金身的功德便已着手进行,由于耗资巨大,工程周期延长。2002年,各方善信鼎力相助,嗣汉天师府从各方面紧缩资金,用于神像的塑造,到10月18日终于全面告竣。19日,为配合第八届中国龙虎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嗣汉天师府举行了隆重的“甲子殿开光醮仪”。
“甲子殿”的落成,既满足了广大香客信士对本命神的崇拜,也为天师府增添了一处人文景观。
【中国道教培训中心工程开始启动】 为了巩固嗣汉天师府作为中国道教正一祖庭的地位,确保海内外正一弟子传度授箓活动更加正统规范地进行,嗣汉天师府把兴建中国道教培训中心列为宫观建设的重点工程。这一工程,也得到省、市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2年,天师府通过多种渠道,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市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和上清镇人民政府对兴建中国道教培训中心的工程大力支持,同意将紧靠天师府西侧22.98亩黄金地段的土地给天师府有偿征用。3月19日,天师府就建设用地一事与上清镇政府达成协议,并于下旬开始兴建围墙。新建的中国道教培训中心设计为庭院式仿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2.98亩,总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年底,该项工程已开始启动。
【天师府旅游观光人数大增】 2002年,嗣汉天师府在观光接待方面,主要抓了以下三点:一是加强宫观园林化建设,为旅游观光创造更加优美的环境,对府内的空旷地段全面进行了绿化;二是在保持道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整理编印了《道德经》、《北斗经》和《龙虎山道教文化通讯》等与海内外进行广泛的交流;三是不断改进接待、服务措施,在“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每天定时举办“道教传统科仪表演”、“道教音乐表演”、“道教武术表演”,从而塑造了适应时代的全新风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2002年,到上清嗣汉天师府旅游观光和进香朝拜的海内外人士达11万余人次,其中来自港、澳、台和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士达1.3万人次;国内各省的省(部、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人次。全年接待人数比2001年净增近万人次。
【舒圣佑两次游览天师府】 全国政协常委、原江西省省长舒圣佑于5月4日和21日接连两次到天师府参观游览。在5月21日第二次游览天师府时,还有原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蒋祝平等同行。
舒圣佑在担任江西省省长期间,对上清嗣汉天师府的建设非常关心,曾亲临视察并留下广“仙境天师府”的亲笔题词。
【中央电视台《旅行家》摄制组到天师府采访】 3月29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旅行家》节目摄制组到天师府采访、摄景。摄制组对这里优美的环境,雄伟壮观的古建筑赞叹不已,他们在“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和“万法宗坛”前久久停留。同时,将嗣汉天师府全景完整地摄入镜头。
【海外正一弟子纷纷组团到祖庭进香朝拜】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全面落实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龙虎山“天师道”的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天师道”在海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2002年,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正一弟子都曾先后组团到天师府谒祖进香。来得较多的仍是港、澳、台的弟子。从农历二月起,香港青松观、飞雁洞及台湾省台中天师宫、苗粟正天府、基隆道教理事会、高雄朱安宫和崇圣殿及台湾省弘道协会参访团等纷纷组团先后到天师府进香朝拜。
海外正一弟子来到天师府之后,一进大门便自动列队,三步一跪,九步一叩地朝拜到天师殿。他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深眷怀,对祖庭、祖天师的虔诚崇拜,令天师府道众及到天师府观光的各方游客无不动容。天师府道士每次都是神情肃穆列队相迎。
另外,还有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的香客,他们对龙虎山天师道及历代天师也都表现出深深的敬仰之情。
【福建省福安“天府宫”组团到祖庭谒祖分灵】 2月22日,由福建省福安“天师宫”主持张锦其道长率领的福安天师宫赴祖庭接香团一行43人,到龙虎山正一祖庭举行谒祖分灵科仪。按照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宗教习俗,凡新建的宫观均得到祖庙谒祖分灵后才能传承香火,因此,接香团成员个个端庄静肃,举止虔诚。
分灵法事分两天进行。第一天(22日)参拜祖师并到各殿进香,第二天(23日)举行先天拜斗祈福平安大醮并进行香火交接仪式。在一片鼓乐、鞭炮声中,张锦其道长将带来的香炉上的红布缓缓取下,天师府法师庄重地将祖庭鼎内的香火放人福安“天师宫”的香炉之中。
接香团在天师府期间,还与祖庭的法师、道众进行了座谈,彼此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天师道文化恢复和发展的历程及经验。
【对海外正一弟子传度授篆活动举行】 11月18~20日,嗣汉天师府依祖制“每年以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登坛传篆,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下元节”开坛为海外正一派弟子授篆活动。
活动从农历十月十四日开始,依次进行了开坛考核、讲经说戒、传度授篆等活动,同时还穿插召开了部分海内外人土座谈会。座谈会上,台湾三清道祖宏道会秘书长许荣财建议祖庭明年到台湾授篆。台湾有数以千计的道士,眷恋祖国,要求在天师门下受篆,苦于往返机费太高,难以成行,如能到台湾授篆,既满足了台湾广大道士向往祖庭的愿望,扩大了海峡两岸人民的来往,也减少了他们的负担。天师府已就台湾信士的要求专题向中国道协和省市有关领导部门进行汇报。
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对此活动十分重视。江西省宗教局一处处长王希贤,省道协副秘书长李飞和鹰潭市副市长高金庆,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饶功旺和市委秘书长管华鞍等领导亲临指导。
参加这次活动的海内外信士嘉宾共1000余人,其中给海外正一派弟子授(都功)篆87人,他们分别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印尼。整个下元节期间,天师府接待的宾客、香客、游客共1500余人。
【省人大副主任卢秀珍视察天师府】 6月7日,江西省人大副主任卢秀珍率检查团来到天师府,对贯彻落实《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卢秀珍一行对天师府近几年的变化和较为完善的服务措施予以肯定,同时对门票管理中存在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意见。市委、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人陪同视察。
【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1月18日,江西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林森在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领导陪同下,到天师府视察工作,并就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天师府主持张金涛就近几年来龙虎山天师道的恢复和振兴、天师府与海内外道教同仁的交流交往,为祖国和平统一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宫观建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汇报。
王林森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1年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新世纪做好宗教工作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新世纪宗教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稳定、增进团结,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王林森还一再强调,新时期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嗣汉天师府成立驻外办事机构】 8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酝酿、筹办后,天师府驻南昌、鹰潭、贵溪三个办事机构正式成立。驻外机构作为天师府对外窗口单位,负责联络、宣传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8月17日,主持张金涛召开驻外人员座谈会并当场颁发了聘书。
【天师府道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共十六大精神】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嗣汉天师府全体道职员工在主持张金涛带领下,围坐电视机前,认真收看了大会开幕式和江泽民作的报告。紧接着又进行了热烈的座谈讨论,大家回顾了党的十五大以来的5年,一致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5年,也是中国道教飞黄腾达的5年。天师府能有今日的辉煌,完全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与时俱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仅是全党的光荣使命也是道教界人士祈盼已久的美好愿望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主持张金涛在学习座谈会上说:“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宗教政策指引下,天师府发展变化之快,连我们自己也感到惊讶。13年来,天师府的宫观建设年年新、月月变,已经名符其实地恢复了道教祖庭的形象;道职员工无论从精神风貌上还是物质生活上都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天师府的变化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缩影。这一切,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离不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总结历史的经验,珍惜今天的成就,开创未来的辉煌,是全国人民的心声,自然也是我们宗教界人士的心声,而且更是全球华人的心声”。
81岁的老道长张青剑亲历了旧社会的苦难,他在发言中说:“我有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我们的国家能有这样突飞猛进的发展,想不到土生土长的道教能有今天这样的辉煌,想不到自己晚年能赶上如此美好的时光。”女道士王丽萍在发言中说:“我生长在新中国,赶上了好时光。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能够到武汉音乐学院深造,近年来又有机会参于天师府道教音乐团出访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地,感到无比荣幸。这一切,全都是得益于党的宗教政策英明伟大,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形势。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党和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祝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张青剑 徐才金)
南昌铁路局鹰潭车站
该站位于浙赣线的中部(AK49+303处),是鹰厦线的起点,皖赣线的终点,为全国路网性编组站,等级为特等站,下辖贵溪站、贵北站、童家站、编组站、鹰潭南站、鹰潭客站。
站长张英东,副部长汪品福、黄少雄、李益、李明光、刘用坤、徐宝麟、吴平,党委书记张国义,副书记李国良,纪委书记江锦湘,工会主席沈建光,车站设站长办公室,劳人、财务、安全、技术、教育、总务、统计科和计算机中心及贵溪安技室。党委设5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全站有职工2122人,多经设两个公司即贵溪多经公司和鹰潭运贸实业总公司。
2002年完成旅客发送量348.3万人,货物发送量238.6万吨;中时6.9小时,停时21.1小时;办理辆数日均达10881辆,其中有调车数94098辆,为历史新高,加冰完成3133辆,共加冰15850吨。全年车站运输进款23766万元。
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铁道部“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总要求,按照路局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二二三安全工作法”,切实开展以安全自我教育活动,围绕各时期、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开展好保安全、保稳定活动,实现了安全年,截至12月31日实现了行车安全371天,劳动安全583天。
该站获2002年江西省用户满意企业,省文明庭院、路局春运先进单位、军事运输先进单位、信息调研先进单位、保密先进单位、信访先进单位、当先锋立新功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优胜单位、资产经营责任制考评优秀等单位;南站货场获部“四星级”优质服务货场,贵溪货场获路局优质货场。
知识出处
《鹰潭年鉴.2003》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真实、客观地反映2002年鹰潭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新经验和新发现。
阅读
相关地名
鹰潭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南昌铁路局鹰潭车站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