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唯一号: 140736020210000208
实物名称: 水稻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0387_00.pdf
分类号: S511
主题词:

实物简介

梁承圣元年(552),赣州已种植水稻,是境内主要粮食作物。民国时期,水稻品种达数十种。建国后,水稻品种不断引进更新。50年代,全市种有南特号、莲塘早、黄禾子、麻壳红、赣农3425等15个品种。早稻南特号、莲塘早,晚稻黄禾子、油粘子为当家品种。60年代,陆续引进早稻品种16个、晚稻品种11个。70年代,引进水稻品种27个。80年代,引进早稻品种6个。1990年,引进早(晚)杂优组合和威优系统组合5个,威优华联2号、威优77、11优46等组合12个。1994年,引进汕优晚3、金优77、金优晚3、优1200、威优402等组合8个;1995年,引进常优64、K优402、优177等杂交组合8个。 建国前,水稻种植面积、产量无记载。建国后,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不断增加。1949~1959年,鼓励开荒扩种和用高秆品种替代农家品种,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13.12万亩增至1959年的15.15万亩,增长15.48%。总产虽有所增,单产降到127.1公斤。1960~1969年,推广矮秆替代高秆,1969年,面积与1949年相近,总产2.48万吨,单产188.3公斤。1970~1979年,开始引进推广杂交水稻,并最终取代了矮秆品种。1979年总产达4.11万吨,单产上升到303.8公斤。80~90年代中期,普及杂交稻,实行双季杂交和实施粮食专项工程,涌现出一些吨粮田,水稻生产迅速发展。1995年,全市水稻面积12.45万亩,总产4.59万吨,单产368.6公斤,与1949年相比,种植面积下降5.06%;总产、单产分别增长1.4倍和1.54倍。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