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唯一号: 140736020210000186
实物名称: 紫色土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T00061_00.pdf
类型: 其他
分类号: S155
主题词: 土壤类型

实物简介

分布在低、中丘陵地区,由紫红色、紫色岩石类风化物发育而成。面积336498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4.43%。根据岩石酸碱度划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3个亚类。 ①酸性紫色土由紫色、紫红色砂砾岩、砂岩及泥页岩风化物发育而成,是耕作熟化的旱作土壤,面积3401亩,占旱地面积的12.65%,分布在龙岭、潭东、凤岗等乡的丘排上。土层深厚,质地轻壤,保水保肥性能强,养分含量低,缺磷钾。 由紫色砂砾岩类风化物发育的酸性紫色土,分布在西华、潭口、凤岗、赤土、浮石等乡的低、中丘陵,面积1.66万亩,占山地面积的0.93%。 厚层少有机质酸性紫色土,分布在东山、龙岭、潭口、朱坊、横寨、三益等乡的低丘,面积1.888万亩,占山地面积的1.06%。 ②石炭性紫色土是由含钙质的紫色砂砾岩、泥页岩类风化物发育而成。质地较粘,土层稍厚。厚层石灰性紫泥土,分布在镜坝、龙岭、凤岗、太窝、横寨等乡的低丘和冈地,面积4852亩,占旱地面积的18.04%,以种豌豆、绿豆、红薯为主。其特性:土层较厚,质地中壤,保水保肥力强,耕作较困难,湿时一团糟,干时一把刀,养分含量缺乏,速效钾丰富。 中层石灰性紫泥土,分布在龙岭、潭东、太窝等乡低丘,面积1223亩,占旱地4.54%,水土流失严重。其特性:土层浅薄,蓄水能力差,矿质养分含量丰富。 中层少有机质石灰性紫色土,分布在龙华,朱坊、太窝、十八塘、麻双等乡,面积有5.7万亩,占山地面积的3.22%,水土流失严重。其特性:土层较厚,质地重壤,保蓄性能好,但养分含量低。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