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唯一号: 140732020210003548
事件名称: 编制《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0140_00.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公元1991年
结束时间: 公元1995年

事件描述

1991年3月,编制《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经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于1991年8月正式下达。规划提出1991~2000年总的奋斗目标是: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到2000年,确保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八五”计划主要综合经济指标安排: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土范围和1990年价格计算,1995年9.5亿元,增长38.94%,年均递增6.8%;,市属工业总产值11.4亿元(1990年不变价),增长45.32%,年均递增7.8%;农业总产值1.57亿元(1990年不变价),增长27.48%,年均递增5%;财政收入1.8亿元,增长46.46%,年均递增8%;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36亿元,增长46.46%,年均递增8%;外贸出口供货总额4170万元(按计划价),增长61.05%,年均递增10%;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3.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700元,增长43.2%,扣除物价因素,年均递增3.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增长51.5%,扣除物价因素,年均递增4.5%;全市人口总数控制在43.5万人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4%和9‰以内。 “八五”期间,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要求,全市贯彻1992年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会议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2.73亿元,比1990年(下同)增长1.86倍,年均递增23.35%;市属工业总产值达28.79亿元,增长2.66倍,年均递增29.63%;农业总产值达1.77亿元,增长43.77%,年均递增7.53%;财政收入(老体制)达3.15亿元,增长1.56倍,年均递增20.69%。财政支出1.07亿元。乡镇企业、街道企业、个体私营经济都有较大发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2亿元,增长2.3倍,年均递增26.97%。5年兴办“三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156家,吸引外资2855万美元;1995年实际完成出口总值5291万美元。5年累计完成住宅建设95.6万平方米;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地区级42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取得较大发展。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2774元,增长1.34倍,年均递增18.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01元,增长1.57倍,年均递增20.77%;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8.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1.9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4522元;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5.41‰和10.15‰。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