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时期均编制较全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唯一号: 140732020210003546
事件名称: “六五”时期均编制较全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0139_00.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公元1981年
结束时间: 公元1985年

事件描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计划工作不断加强,计划内容增加。1982年起,国民经济计划改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了企业主要经济效益计划,基本建设计划改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两部分。“六五”时期,未编制市五年计划,但各年度均编制了较全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计划的审定批准程序比以往更健全,每年的计划都经过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审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各年度计划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讲究经济效益,合理调整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经济建设与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安排,协调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比较稳妥。工业和农业发展计划安排,与上年相比,1981年分别增长4.8%和5%,1982年分别增长4.85%和4%,1983年分别增长5.21%和5%,1984年分别增长3.94%和5%,1985年分别增长8.62~10.18%和7.69%。在主要指标安排上,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2.145~2.1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4~1.765亿元,农业总产值4050万元,财政总收入4568.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86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六五”期间,重点安排了一批老企业技术改造和一部分关系人民生活的项目。通过社会集资和国家拨款,安排教育投资450万元、卫生事业投资220万元、文化事业投资150万元,5年安排投资800万元兴建职工宿舍7万多平方米。通过财政拨款和社会集资,城市建设主要工程项目有兴建南门广场、东门交通广场、儿童公园、扩建自来水工程等,并开始煤气筹建工作。 “六五”时期,全市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经济建设有较大发展。前两年,由于需要理顺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发展速度稍慢一点,经济效益较低一点,中间的一年较稳定,后两年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省、地15个工业企业下放市管,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8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89亿多元,市属工业总产值达2.94亿多元,农业总产值达3882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11亿元;财政收入达6206万元,财政支出2314万元;全民制职工年人均工资97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77元;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6‰和19.4‰。5年完成全民固定资产投资9746万元。西河人行桥基本竣工,红旗大道西端改造完成,南门东、西园主体工程完工,儿童公园建成开放,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69万多平方米,竣工面积8833平方米。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上册

《赣州市志 上册》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