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广周起义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唯一号: 140732020210000809
事件名称: 廖广周起义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T00152_00.pdf
事件类型: 军事事件
起始时间: 1802年

事件描述

廖广周,又名干周,世居石城田江村。师承李凌魁,统领石城、宁都、广昌、瑞金、永丰、建宁诸县天地会徒众。 李凌魁,建宁人,得吴韬秘传天地会暗号。因天地会被禁,故另立阴盘阳盘之名,隐寓“天”“地”之意。并以其李姓出于唐,自言“唐天子转世”,又传秘决四句,曰“天空降下一炉香,一半阴来一半阳;若得阴阳归一处,寅卯时中坐朝堂。”月为阴,日为阳,“阴阳归一处”,即当“日”“月”相并时“坐朝堂”,示天地会反清复明之主旨。 嘉庆七年(1802),李凌魁在宁化为清政府所害。凌魁徒众,义愤填膺,广周遂以反清复明、与师报仇相号召,积极筹划武装暴动。 举事前,制就龙旗、龙票,众推廖广周等为大总管,四大天王为大头目,用唐天子旗号。刘思茂为顺天王,李步高、赖达中、胡仪书、王定珍为大头目。作如意图书、号票为调兵之凭证,以朱画三叉、白布包头为起义者标志。召集时,由大小头目于教徒聚居的村坊竖旗为号。原定由徐先保召集340余人,李步高、温志贴召集200余人,赖达中、赖汉魁召集300余人,李奇天、李鸾交召集380余人,此外则由其他头目征调,预计共征调武装教徒2500人起义。举事地点选定石城、宁都、广昌交界处驿前姚坊姚氏宗祠。时间择于嘉庆八年(1803)农历十月十二日亥时。此时干支为:癸亥年、癸亥月、癸酉日、癸亥时。举事者以为“癸属水”,取“万水朝宗”之义。但事机被田江村廖阶堂窃悉,密告于官。当时石城知县李大谟代署瑞金县,典史程行杞差人星夜将其接回。大谟返县,立即向上司告急,同时调集乡勇防守隘口、要道。 十月十二日,廖广周、李步高、赖达中先期到达姚坊。只因自十月初八起连续大雨,各县会众为雨所阻,届时仅400余人驰至。祭旗之际,恰遇大风吹折旗杆,会众视为不祥之兆,本欲暂时散归,另行择日举兵,然李大谟已部署兵丁、乡勇严加防堵,故起义会众只得鸣角冲杀。 举事者原定先据广昌之驿前,然后再扩展。因官兵在驿前已严密防备,遂转而攻打石城新坊(今属小松)。十三日,由大总管亲自督阵,数百名教徒头缠白布,手持矛刀,在海螺声中英勇奋战。同日顺天王刘思茂亦率众与丰山团练战于沙洲之上。刘思茂战败被俘。是日晚,廖姓族长廖天仪、廖阶堂带领乡勇偷袭田江村,广周弟廖昆元战死。 十四日,天地会众高举帅旗,飞放火球、火箭,于石城古岭冲杀桐江乡勇。同日,大头目李奇天所部与乡勇战于丹溪,宁远容、江德林等与乡勇战于下明。 十六日,江玉书、江必祥、李朝英等与赖翠员之乡勇战,玉书等战败被俘。是日广周所部与乡勇激战于广石边境,遭夹攻,广周阵亡。官兵、乡勇搜捕月余,大肆屠戳。 江西巡抚秦承恩、按察使衡龄、护赣州镇花连布等亲临宁都提集审决。 是役,天地会徒众在主力交战时阵亡57人,在遭遇战与官兵搜山时被杀者1079人,被俘后遭秦承恩等人公开凌迟处死或斩首者79人,监内遇害者100余人,发配黑龙江索伦达呼尔为奴者317人。起义失败。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

重要人物

李凌魁
相关
廖广周
相关
刘思茂
相关
李步高
相关
赖达中
相关
胡仪书
相关
王定珍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