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唯一号: 140731020210000588
机构名称: 南康中学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T00461_00.pdf
起始时间: 民国28年(1939年)9月

机构描述

创办于民国28年(1939年)9月,初称“南康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在县城东门外孔庙(今赣南卷烟厂)。31年下学期,附设1班简师科。32年8月设立高中,改名为“南康县立中学”,停招简师科。解放后仍称“南康县立中学”。1950年6月改为省办,改称“江西省立南康中学”。1953年8月至1958年8月,学校向大余、崇义、上犹等县招收高中新生。1968年10月,南康中学撤消。高三及高二学生全部毕业离校,高一和初中学生分别转到其他中学。校舍被占用建赣南卷烟厂。教师大部下放劳动,部分到其他中学任教。学校设备、图书、仪器损失殆尽。1969年11月将西华中学改为“南康县农科所五·七中学”。1972年2月,又易名为“南康县中学”。1976年10月,复名“江西省南康中学”。1977年,学校被列为省、地区重点中学。由于学校领导、教师热心教育,教学认真,学校成绩斐然。1980年12月,在赣州地区重点中学的体育、文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评比中,被评为地区文艺先进单位。1982年2月,团省委、省教育厅授予高二(4)班团支部为创“三好”的先进集体。5月,共青团赣州地委授予学校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1983年,荣获地区生物园优秀集体奖。1984年学生参加地区数学通讯赛,获三等奖4名,鼓励奖11名。参加地区物理竞赛,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有11名学生被选拔参加全国物理竞赛,有2名学生受到中国物理学会的表彰。1985年1月,省委宣传部、教育厅授予学校为“文明学校”。1985年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竞赛,罗小年获一等奖,梁东获三等奖。1985年全国中学生哲学、政治经济学小论文竞赛,卢普铭的《近墨者黑吗?》一文获三等奖。1985年,教学仪器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受省、地区表彰,被评为先进单位。 学校重建后,1985年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房屋占地5948.79平方米,建筑面积19747平方米。主要房屋共计28栋(其中楼房12栋,平房16栋)375间。大部为钢筋水泥结构。除教室、礼堂、宿舍外还有电化教室、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图书室等。 学校实验仪器较充实,1985年物理仪器计有655件,其中有数学计时器,简式计时器,演时电流计,毫伏计,单双臂电桥,旋片式真空泵,电磁学组合教具,教学示波器,学生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无线电组合教具,光学组合教具,收发信机等。化学实验仪器主要有光电比色计、PH计、烘干箱、1/1000g、200g分析天平等1186件。生物主要仪器、标本模型有:电冰箱、高压灭菌器、生物显微镜、4X双筒立体显微镜等204件。有专职仪器管理人员2人。 图书不断增多。1985年藏有图书14714册,杂志5032册,报纸23种48份。图书室管理员1人。 1985年全校有教学班39班,学生2409人。其中初中12班,学生702人,高中26班,学生1707人,教职员166人。自办校始至1985年止,高中共毕业37届,毕业学生7565人。自1977年恢复大、中专统考后,至1985年有1060人录取大专学校,其中有333人录取重点院校,有5人录取清华大学,8人录取北京大学。另选飞行员2人。有458人录取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向来重视德、智、体、美教育,树立了严教勤学的校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59年高中毕业生升学统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1950年至1963年高中毕业生1395人,有718人录取大学。1964年和1965年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者达80%以上。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