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唯一号: 140731020210000390
机构名称: 石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T00174_00.pdf
起始时间: 1952你在哪

机构描述

始建于1952年,因地处珠坑乡芙蓉塅,故称石城芙蓉农场。有耕地25亩,职工5人。1959年迁琴江镇兴隆大队镇武楼右侧,改名为石城农场。1960年更名为石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1965年3月13日迁丰山福村棺材坪,接管赣南交通系统农场场址。至1985年,该所有耕地面积410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130亩),山地428亩(其中茶山40.38亩、柑桔41亩、毛竹12亩)、房舍5424平方米,汽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各1部,粉碎机、碾米机、制茶机、发电机、电影机各1台,水轮泵4台。所内分设生产队、财务组。生产队下又分西瓜、科研、茶叶、畜牧、大田五个队,有行政人员11人(其中干部6人,以工代干5人)、工人72人。该所成立后,为全县夺取双季稻高产作了示范,所内1976年比1964年粮食增长3.18倍,七十年代繁育良种为大田生产服务,每年可为全县各地供应经提纯繁殖的常规稻良种20余万斤,杂交水稻三系种子近5万斤。1980年早稻单本繁殖“红四一〇”40亩,“51810”、铁大糯各40亩,晚稻繁殖桂朝二号、九云晚、柳晚三号等良种60亩,提供“三红”系纯种5.3万斤,不育系种子0.9万斤。对“红四一〇”“51810”、温矮选六号等早稻中熟当家品种,建立了“三圃”提纯复壮。对威20不育系、国际26和珍汕97不育系、保持系、国际24的三系进行了配套提纯等。1982年试制三十烷醇和电烤烟等技术成功。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