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起衡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409
人物姓名: 钟起衡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1106_00.pdf
性别:
时代: 民国
出生年: 1884
卒年: 1947

传略

钟起衡(1884~1947),字声哕,号莘民,江西省于都县岭背圩人。幼时家贫,勤奋读书,17岁县考中秀才,18岁府考录为廪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江西优级师范学堂。宣统三年(1911),赴北京参加各省优级师范毕业生复试,名列第三,清廷奖为师范科举人。 1912年,起衡任赣州府中学堂学监。次年被选为国会众议院候补议员。1914年,赣州府中学堂改为江西省立第四中学,任校长。1918年,因办学成绩显著,获国家七等嘉禾勋章。同年当选为江西省参议会参议员。1921年,任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主事。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后,辞职南归,任江西省建设厅秘书。1927年被委任为会昌县长,未赴任,改任兴国县长。任职不满1年,因不惯官场逢迎应酬,遂辞去县长职务,重返赣州教坛,就任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教务主任,不久,改任省立第三中学初中部主任。1933年,奉命在赣州西南郊莲社庵创办省立赣县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省立赣县师范学校),任校长。直至1944年,因年事已高,辞去校长职务,仍受聘任国文教员。1945年初,日军侵占赣州,他大力协助赣县乡村师范学校迁往于都县岭背乡天井湖,使学校免遭损失。日本投降后,学校迁返赣州,他继续在学校任教。 起衡主持赣州府中学堂、省立四中及赣县师范期间,认真整顿校风,改革教育方法,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使之成为新型学校。主张学校教育,不仅对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而且应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要求学生品学兼优,教育学生树立爱劳动,理论联系实践的新风尚;主张赣县师范毕业生要“抖擞精神,到田间去率领民众,兴教育,辟利源,建设新农村”。为此,他亲自规划,创办附属小学及校办工厂、畜牧场、果园、菜园、水稻试验场等,还不顾年老体弱,带头赤脚挑塘泥。1936年,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黄炎培考察全国各省的学校后,在上海报刊上发表考查报告,称赞“赣县乡村师范是个理想学校”,“钟起衡精明能干,极富事业心,办学成绩显著,堪称模范校长。”起衡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为赣南培育人才和发展赣南乡村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时人誉为“赣南教育界三大泰斗之一”。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