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元昌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394
人物姓名: 邓元昌
人物异名: 字:慕濂;号:自轩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1099_00.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706
卒年: 1765
籍贯: 赣州市

传略

邓元昌(1706~1765),字慕濂,号自轩,今赣州市人。元昌15岁即为县学弟子员。清乾隆十五年(1750)补选为岁贡,一心以求仕进,专攻科举学业。后偶得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著作,竟读得入迷,遂抛弃科举,不图仕宦,潜心专攻理学。按照朱熹“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治学宗旨,力倡学以致用,并用理学之道指导自己、亲朋和乡里。 元昌非常重视后辈的教育。对子侄传授“小学”(古代小学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基础知识,并随时加以指点,务求心领神会,常说:“此入圣阶梯也。”每逢初一、十五,亲自带领他们焚香拜读张载《西铭》、文天祥《正气歌》,目的在于从小培养他们的健康思想和良好品行。对乡邻贫家子弟,元昌也设法加以培养教育。邓家有田在城南,每当稻熟收割时,有贫家孩子前来拾谷穗,元昌便把他们召集起来学文化。首先教他们识字、读章句,规定凡能背诵所授课文者,都可领谷回去。还以通俗浅易的俚语和比喻来阐明道理,使群儿都乐于围其就读。收获季节一过,群儿将散,他们依依不舍地哭诉:“稻谷收完,先生将归,我们怎么办?”元昌说:“以后凡遇收割时节,你们就来,我照样教、照样办。”从此,年年如此。城南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对元昌肃然起敬,称其为“邓先生”。 元昌为人友善。对亲戚朋友多有抚恤;地方兴办公益事业,必带头捐助;平日救贫、施医药,周济乡民甚多。其为人与理学造诣,逐渐闻名遐迩,慕名而来求学者日益增多。于都理学学者宋昌图、宋华国、宋光国三兄弟都曾拜其为师;瑞金名士罗台山,素治兵学,经宋昌图引见元昌交谈后,竟放弃兵学而改攻理学。 元昌以其学识德行享誉赣南,对赣南文化教育事业影响甚大,因而由乡荐而获“明经”,地位与贡生相同。元昌去世后,乡人曾绘像奉祀。有《慕濂遗集》传世。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