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358
人物姓名: 刘玉麟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0654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6
卒年: 1985

传略

刘玉麟(1916—1985),王母渡乡横溪村人。自幼聪明好学,后随叔父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附小和附中读书,1938年夏毕业于附中高中。以该校高材生的资格,保送中央大学医学系学习。当时正值抗日救亡时期,玉麟在当时“航空救国”口号影响下,决心献身我国航空事业。在大学开学一个月后,经特准改学航空工程系专业,于1943年7月毕业。 大学毕业后,于1943年9月在国家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任支配课员、工具股长。其间,他参与了我国第一架和第二架运输机的设计与制造,负责制订飞机的试制工艺及工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工作。特别是在第二架运输机的研制中,因成绩优异,国家航空工业局授予他“空军楷模”称号。1948年12月在航空工业局保管组工作,任设备股长、部属员等职。曾先后被授予国民党空军少尉、中尉、上尉工程军官职衔。 1949年5月,解放军逼近南昌,国民党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主厂迁台湾,南昌原厂成立了留守处,任命刘玉麟为负责人。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他会同其他几位工程师,冒险秘密与人民解放军接上联系,巧妙地赶走了企图破坏该厂的国民党残军。从而使留下的全部设备弹药和武器(其中含七架飞机、几百台意大利机床和上千吨器材)完好无损地移交给了解放军,南昌解放后,他协助部队领导建立了人民空军南昌航空站。 1951年冬,玉麟调中南工业部从事机械工作,离开了航空事业,是他生平最大憾事。但他以革命需要为重,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同样勤奋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国家又做出了重要贡献。1951年11月在中南工业部机械处工作时,他参加解决了长沙机床厂龙门刨床铸件和武昌车辆厂冷藏车镀件的质量攻关的难题,得到了中央部领导的好评,在全国铸造会议上重点推广了这一经验。1952年他被评为七级工程师。1954年3月,任湖北省劳动厅工人技校教导主任,负责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各种技术等级标准等教学材料;担任技校师资班(属大专)理论力学课的教学;他带领师生搞技术革新,荣获了湖北省劳动厅颁发的“一等技术革新”奖状;主编《铸工工艺学》一书,于1961年由科技出版社出版,为全国工人技校通用教材。1961年11月在湖北省探矿机械厂时,他负责全厂技术业务工作,制订与实施了设备大修规划,后迅速使企业扭亏为盈。1964年5月在地质部地质机械研究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1971年6月在地质部江西“五七”干校劳动一年。1972年6月起在地质矿产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工作,其间,参与编写了《地质、水文、石油钻探管材手册》一书,主编了《主要材料知识》(即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上下两册)、《钢粒标准》、《小口径金刚石管材标准》等资料。同时,负责地质部“五五”重大科技项目2500米钻机的设计,并于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为我国自行设计最大的一台深层地下水和地热勘探开发的钻探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1980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刘玉麟因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于1985年3月29日15时15分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68岁。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