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容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346
人物姓名: 廖容标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0644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2
卒年: 1979

传略

廖容标(1912—1979),韩坊乡水口村人,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从小随父种田。十二岁读私塾,不及四年,丧父辍学,弟妹年幼,他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 1927年,工农革命运动不断向赣南农村发展,他参加了水口村的农民暴动。斗争地主豪绅,减租抗债,济困扶贫。1929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在赣、信(丰)等五县边界政府政治保卫队、河西特委政治保卫队当战士、班长,1931年1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4月调上犹县第三游击队任分队长,1932年4月到1934年8月,任三军团一师一团、四师十团连长,参加了1—5次反“围剿”斗争,打洋口、占洵口。1934年5月广昌会战中头部负伤,右手无名指断残。1934年10月,随中央机关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2月任一军团一师二营营长,同年7月毛尔盖战斗中,头负重伤,廖容标拖着病体顽强拼搏,坚持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一直到长征胜利。1936年5月担任陕甘宁支队独立五团团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廖容标等被分配到山东敌后去发动游击战争。9月底他们告别了延安,到了太原八路军前线指挥部,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接见了他们,说:“党把你们当做种子撒向敌后,希望你们很快地带起成千上万的革命队伍,在敌后闯出一个新局面,党和人民期待着你们的胜利。”10月,廖容标由地下交通员带领来到山东济南。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分配他到长山中学,以体育教员为掩护,与中共党员姚仲明、赵明新团结进步人士马跃南校长,宣传发动、组织群众,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2月26日在黑铁山下太平庄正式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红旗一举,四方响应,三、四个月的时间,队伍就发展到六千多人。他们活动在小清河以南、胶济铁路以北的邹(平)长(山)桓(台)一带,出击敌人。1938年1月19日,廖容标带领这支刚组建的游击队在小清河安家庄击沉日军汽艇一艘,全歼敌酋旅团长(相当于师长)联队长(相当于团长)以下日军12名。紧接着,2月4日,廖容标又指挥部队于长山三官庙迎击敌人,激战终日,毙伤敌百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人民斗志。 1938年6月,山东省委决定,调廖容标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员,在泰(安)莱(芜)淄(川)博(山)章(丘)一带发展革命武装,开辟泰山区抗日根据地。他对敌情判断准确,作战部署周密,临战指挥机动灵活,果断沉着,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历次疯狂的“扫荡”,有力地反击了顽军秦启荣部的频频进犯,成为泰山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1941年8月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旅长兼泰山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8月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廖容标任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兼泰山专署专员。从1941年冬季开始到1944年春的两年半时间,泰山区抗战进入一个极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实行“强化治安”、“三光政策”,平均三至五里路便有一个敌伪据点或炮楼。我根据地被分割、封锁、蚕食成“一枪能被打通”的数小块游击区,军民生活异常艰难。面对当时的险恶形势,廖容标和泰山区党政军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山东军区的指示,广泛开展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打了许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漂亮仗。1942年4月廖容标亲自部署营长王法山带领小分队偷袭智取了难攻易守的敌据点马鞍山,为重新打开淄河地区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1942年8月廖容标率泰安独立营政委张正德等一个小分队,在敌人的心脏创岱(泰山)顶捉鬼子的奇迹,毙敌十余人、伤二人、活捉了日军驻山东省电报局长间本和伪大队长等四人,敌人异常震惊,出动千余人对我进行报复,在灵岩寺东山展开激战,歼敌百余。1944年3月,廖容标命令一个主力连和泰历独立营在泰莱公路之杨家林、佟家庄埋伏,击毙日军高级指挥官藤田大佐和士兵四十余人,缴获步枪四十余支和绝密文件——日军太平洋沿岸部署图,受到鲁中军区的嘉奖表扬。同年1—5月,泰山区部队打了大小战斗325次,收复日伪在博莱、章莱、泰历、莱新四条公路上的据点和炮楼46处,打破了敌人分割封锁我泰山区根据地的局面。为坚持泰山区根据地,廖容标和他的战友们,大力发展武工队,加强民兵建设,领导军民大力开展生产节约运动,开荒种地,节约救灾,克服了物质上的巨大困难。积极领导开展敌伪军工作,发动政治攻势,发展内线关系,采取各种方法瓦解分化争取国民党政权,取得了明显效果。廖容标为坚持泰山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发展泰山区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军民中享有崇高威望,群众敬爱的称呼他为廖“菩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容标和泰山军民共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8月16日山东军区组建野战兵团,廖容标任第四师师长,他率领部队向胶济铁路西段未投降之敌伪开展大反攻。8月27日率领十一、十二团歼灭章丘西部张家林守敌两千余人,切断了敌在胶济线的联系。1946年6月8日,廖容标指挥解放了胶济铁路军事要地张店,歼敌伪军三千余人,缴获机枪数百挺,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向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廖容标调任山东勃海军区副司令员,在解放战争的三年中,他一直驰骋转战在勃海平原上,亲自组织了济阳、齐东、小站、唐官屯等战役战斗。 1948年8月,廖容标率领勃海军区部队参加了解放济南的战役,负责外围战的北路指挥,完成了扫清外围据点的任务。1949年2月,任济南警备区司令员。 1950年12月,廖容标调任华东公安部队副司令兼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10月任安徽军区司令员。1965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此期间,他为部队和民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工作勤奋、正直无私、顾全大局、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心群众、对子女要求严格,深受广大指战员爱戴。廖容标非常关心党史军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先后撰写了《铁山烽火》、《泰山顶巧擒日寇》、《攻守奇峰记》、《齐东战斗》等回忆录。 “文革”期间,“四人帮”和他们在上海的党羽,出于纂党夺权的需要,大搞第二武装,用“文攻武卫指挥部”、“民兵指挥部”来取代人武部对民兵组织的领导,廖容标与他们进行了坚决斗争,在1970年9月军委召开的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提出撤销上海“文攻武卫指挥部”,恢复人武系统对民兵工作领导的建议,遭到“四人帮”在上海党羽的恶毒围攻和批判,廖容标不为邪恶所屈,说:“战争年代不怕掉头,和平时期不怕丢官,对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事,就是要顶,不然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1975年,廖容标改任南京军区顾问,1978年2月任政协全国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他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和当班时一样,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军区党委当好参谋。1978年他体弱多病,但仍坚持到基层视察民兵工作,冒着酷暑检查海防部队工作,关心老区人民生活,到山东老区看望人民群众,因身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9年5月2日逝世。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