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昌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339
人物姓名: 蓝昌明
人物异名: 原名蓝文茂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0639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3
卒年: 1971

传略

蓝昌明(1913—1971),原名蓝文茂,湖江乡尧口村人。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23年在当地私塾念书,1926年丧父,在家务农,兼做泥工、木匠,全家五口人生活的重担落在他身上。 1930年秋,蓝昌明参加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站岗放哨。翌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和赤卫队,积极配合红军主力,开展反“围剿”的斗争,评为积极分子。9月,光荣地出席了在田村“万一祠”召开的赣县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3年11月,蓝昌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翌年10月16日,编入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29日,突破国民党军湘江封锁线,他编入九军团二八〇团任排长。1935年5月29日,在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他前臂中弹二枚,仍不下火线,继续战斗。他的伤口发炎、溃烂,拖着病残身体,四渡赤水,三过草地,6月,胜利到达甘肃省环县木钵镇。1935年春,在长征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军教导队书记。 到达陕北后,蓝昌明先后任陕甘宁省委收发科长、会计科长、管理科长、县委秘书长、区委书记。1940年2月,他到中央党校学习。翌年6月,调陕甘宁边区保安政治部任总务科长,带领战士开荒种地、烧木炭、纺纱、织布,以最大努力解决部队给养问题。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从陕北赴东北,任热东分区供给处政委。1947年1月,他调冀东独立四师卫生部任政委。1948年10月他任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医院政委,后任第五后方医院政委,当时辽沈战役处于白热化阶段,战争越打越烈,在蓟县一战就收容伤员2000多人。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紧接着是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收治伤病员任务很重。他带领全院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收治伤病员的任务。 全国解放后,他先后任第七陆军医院政委、江西军区医院政委,并随新组建的22团和39团赴朝抗美。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6年,他调上饶县兵役局任政委。1958年,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江西省总队任政委,直至1965年离休。由于他长期在艰苦战争的环境中,积劳成疾,1971年2月11日在福州军区总医院逝世,终年58岁。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