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传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337
人物姓名: 赖传珠
人物异名: 别名鹏英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0637_00.pdf
出生年: 1910
卒年: 1965

传略

赖传珠(1910—1965),别名鹏英,大埠乡赖村人。6岁入私塾,5年后转入新办小学堂念书。1924年入赣南中学,在中学读书期间,正当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赣州,革命形势高涨,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加入青年干社(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利用寒暑假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抗租抗息和抗“退佃”的斗争。1927年4月,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年仅17岁的赖传珠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赖传珠弃学转移到万安县组织旅万支部。“八·一”南昌起义后,秘密回大埠进行农民运动和恢复党的组织。在他担任白石党支部书记期间,遵照党的指示,1928年2月18日参加领导了震撼赣南的农民武装暴动。当天,在大埠成立了“赣县南区工农革命委员会”,传珠当选为委员。3月5日,他又参加了于都暴动。由于敌众我寡,坚持了一个多月的大埠农民武装暴动受挫折,赣县城乡重新陷入白色恐怖之中。赖传珠的家被劫洗一空,父、母、叔、伯和堂兄都为革命牺牲了生命。此后,他奔赴井冈山参加了工农红军。1929年任连党代表,二纵队组织科长,八大队党代表,十二大队党代表,参加了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古田会议)。1930年任四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1931年任三十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十二师参谋长兼直属队党总支书记,一军团电台总队政治委员,三十团政治委员,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1932年任三十七师政治委员,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3年任三十七团(大团)政治委员,十三师政治部主任。1933年5月任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治委员。赖传珠跟随毛泽东先后经历了井冈山斗争,开辟中央根据地的斗争和赣南、闽西历次“反围剿”,为建立红色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红军作出了贡献。 1934年10月开始长征。长征中,赖传珠英勇顽强,危难关头挺身而出。1934年在抢渡湘江时,赖传珠首先率队赶到,完成了掩护任务。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部队向金沙江开进,国民党军薛岳、吴奇伟、周浑元部对红军尾追堵截,妄图置红军于死地。4月23日,薛岳纵队突然轻装出现在红军侧翼,给中央纵队造成严重威胁。当时改任红五团政委的赖传珠立即主动命令部队坚决挡住敌人,保卫党中央和军委脱离险境。恶战至中午,为了使中央纵队更远离险境,在撤离信号点燃之后,他仍继续率领部队连续反击十倍之敌的猛攻,亲自与敌展开剌刀肉搏战,在胸部中弹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他坚持不下火线,直到黄昏完成了掩护任务。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改任陕甘宁省军事部副部长,从事扩建红军、组织地方武装、筹粮筹款、剿匪反霸等,为发展和巩固陕甘宁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36年,“西安事变”后,赖传珠带着一个工作团到国民党统治区的甘肃合水县开展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深入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抗日战争时期,赖传珠遵照党中央关于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成立新四军的决定,1937年12月由延安到武汉、南昌等地,协助叶挺、项英为筹建和整编新四军做了大量工作。他先后任新四军参谋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和新四军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他作为新四军的重要军事将领之一,以他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在中原局和刘少奇领导下,协助陈毅、张云逸等新四军其他将领,指挥部队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在东临大海、西屏武当、南迄浙赣、北至陇海的广大区域内展开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斗争。他为开创华中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做出了贡献。1944年1月补为华中局常委。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转战于东北战场、华北战场,亲身参加了东北人民解放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夏、秋、冬季攻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辽沈和平津战役,继而挥师南下,挺进中原,直捣华南。 1949年任十五兵团政治委员。翌年4月参与指挥解放海南岛战役。同年11月调任军委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由于赖传珠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抗击日军侵略中英勇善战、屡建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从1954年起,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秋,赖传珠调沈阳军区任第二政治委员。在任六年多,他在军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上竭尽全力,勇于开拓,很有建树。 赖传珠顾全大局,服从组织,能上能下。红军时期他曾“三进三出”红五团,三任红五团政委。 赖传珠勤奋好学锐意进取,毕生坚持写日记、学习笔记,他留有一部战争年代的日记,从红军长征开始的第一天起,直至解放海南岛,大约六十万字,是一份研究党史军史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他的《古田会议前后》、《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等著作和他亲自起草的文件、讲话稿等,都是在收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赖传珠关心爱护群众,与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长征中,红五团在松潘连日战斗,部队断绝了给养,他下令杀掉了自己那匹乘用的骡子,给大家充饥,而他一直拖着虚弱的身体,背着行装,拄着棍子随部队走过了草地。 赖传珠工作热情勤奋,他常对部下说:“领导干部亲自动手,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他的工作总结报告、讲话稿从不要别人代笔,都是亲自动手。要求“今日的工作今日完成”,总是工作到深夜。 赖传珠严格要求子女,教育孩子们要待人诚恳爽直,谦虚谨慎,做一个正派人。 1965年12日24日传珠病逝于沈阳,终年55岁。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