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秀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赣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336
人物姓名: 易秀湘
人物异名: 号北斗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0636_00.pdf
出生年: 1907
卒年: 1954

传略

易秀湘(1907—1954),号北斗,白鹭乡龙头村人,家庭贫苦,6岁就给地主放牛,受尽折磨。 1926年,在当地加入农民协会,任龙头乡农民赤卫军中队长,率领赤卫军向地主进行减租减息、废除高利盘剥等斗争。 1929年4月,经吴美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2月,任龙头赤卫军大队长,配合东固游击队、红三纵队等部与赣县、兴国、永丰的靖卫团作战。9月,所部编入红三十五军308团,他任团部军需,后任红三十五军政治部总务科长,红独立第三师政治指导员,红二十二军政治部政卫连政治委员,六十六师政治部党总支书记。1932年入红军大学上干班学习。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1935年8月,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党总支书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在永坪创建中央红军第一后方医院,担任医院政委。当时,各方面条件很困难,刚刚结束艰苦的长征战斗,病伤员多,况且陕北本身又十分贫困,永坪是一个只有200多户的小镇,缺医少药,许多战友因抗不住饥寒而死。此情此景,秀湘深感责任重大,他一面建院,一面抢救伤员,并教育当时工作人员说:“伤员是党的财富,是革命的宝贝,多救活一个伤员,革命就多一份力量。”他和院长李资平倾心竭力办好医院,将医院分成6个医疗所。同时走家串户,把伤员分散住在老乡家里,借来被子、毯子、老羊皮,安顿好伤员。医院的警卫战士履冰踏雪,到外采购粮食。医护人员不足他亲自上前线,从战俘中挑选医生和医护人员补充到医院,从战利品中搜集药品和医疗器械,组织医护人员向民间医生学习,收集民间验方,上山采药,土洋并举,千方百计解决伤病员的医、食、穿、住问题,使伤病员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1936年底,胡宗南部进攻陕北,他三昼夜未合眼,不顾个人安危将整个医院和千余伤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区,为革命保存了一大批力量。 1937年8月以后,他担任过中央军委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委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军委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 1941年后,蒋介石封锁延安,秀湘调任中央军委供给部长和中央管理局长。中央管理局当时要负责中央直属机关和警备部队两万多人的供给,还要负责部队大生产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他坚决贯彻中央指示,一方面派员到敌占区收购大批粮、盐、布匹、医疗器械、药品,一方面开展大生产运动,组织干部上山烧木炭,下地种粮食,自力更生办起了粮库、盐仓、草料站、木炭栈、被服厂、炼油厂、兵工厂、豆腐坊、粉坊、酒厂、木工厂、印刷厂、“西北商店”、“青年菜场”。与此同时,制定供应标准和制度,从而在当时极困难的条件下,基本保证了每人每月供应20多斤小米,保证了人人有被盖,有冬装,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 1942年,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秀湘根据1941年的经验,他与管理局的同志走遍了延安的山川,把增产节约任务落实到各个单位和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检查,使大生产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八路军留守兵团三五九旅派到艰苦的南泥湾开荒,秀湘派叶荫等人在南泥湾设立办事处,配合他们的工作总结经验,经过广大干部和战士的共同努力,终于把南泥湾这块荒凉贫瘠的土地建设成为陕北的江南,走出了一条解决边区经济的新路子,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的阴谋。 1944年,中央管理局筹办了一次大规模的边区大生产运动成果展览会,毛泽东在展出的南泥湾马蓝纸上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展览的实况,显示了解放区军民战胜困难的斗志、英姿和实力。延安10年,使秀湘在经济管理工作上受到很好的锻炼,也显示出他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充分肯定。1945年10月6日,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后勤部部长。 1945年,秀湘被派去东北,任中央冀热辽分局委员兼冀热辽贸易局长、泰华贸易公司总经理。1946年,他任西满军区副参谋长。不久,集体转到地方工作。1948年,任东北商业部商务处长、副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 建国后,他率200名财经干部随军南下羊城,任华南财委副主任兼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主持华南财经工作。在这期间,财经工作任务很艰巨,既要巩固祖国的南大门,又要支援解放军解放海南岛。面对解放初局势不稳定,经济混乱,不法资本家兴风作浪,哄抬物价,易秀湘带领财委工作人员在这复杂的形势下,首先抓经济领域的民主革命,保证国计民生和支援国内建设及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在短期内稳定了经济局势,成绩显著。1951年,华南上交国库税收占全国的39%。1952年,他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总局局长时,面对橡胶依赖进口,帝国主义封锁的困难,他率领技术人员,不顾国民党残余的袭扰,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不怕严寒酷暑,深入闽、粤、桂三省,实地勘察,选择橡胶基地,1953年从部队抽调两个师,从各地抽调大批干部、学生共十多万人开发橡胶生产,在广东、广西、福建设立了分局、分场,为发展我国橡胶工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953年,他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华南分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财委副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计划委员会主任。 易秀湘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是他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勤奋工作,廉洁奉公。在机关,文件报告自己起草,和工作人员一起吃普通食堂,外出,不坐高级轿车。他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总是带病坚持工作,操劳不息,多次谢绝疗养。1954年10月8日,因心脏病复发,在北京医院逝世,终年47岁。

知识出处

赣縣志

《赣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赣县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着重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采用篇、章、节的结构形式,共设33篇、141章、452节。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后设附录。概述总摄全书,叙议结合。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进行记述。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以志为主,横排门类,竖写史实。文体采用现代语体文,据事记述,不加议论,寓褒贬于事实记述之中。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散记于有关章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