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力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266
人物姓名: 郭大力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T00615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05年
卒年: 1976年
国别: 中国

传略

郭大力(1905—1976),原名秀勍,字伯球,号小柔。三江乡斜角村人。是我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资本论》译者之一。 郭大力自幼聪颖好学。1912年秋,其父任南康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年仅7岁的郭大力随父就读,于1919年夏小学毕业。同年秋,考取江西省立第三中学。他生活简朴,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于1923年夏中学毕业,考入福建省厦门大学化学系。1924年春,学校闹学潮,随欧元怀等三位教授和一批进步师生由福建转到上海,创办大厦大学。转入大厦大学学哲学,于1927年夏毕业,应聘在上海中学教英语。 为追求真理,在国内革命斗争的影响下,郭大力深感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立志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1928年春,住在杭州大佛寺与王亚南合作翻译马克思的《资本论》。在翻译《资本论》中遇到许多困难,深感自己对古典经济学的素养太差。回到上海应聘光夏中学教英文。同时,勤学自修德文和钻研古典经济学著作。由于家庭生活负担沉重,经济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生活,不得已去暨南大学代课。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占领上海,郭大力回到家乡。不久,郭大力接到出版社出版《资本论》的通知,立即带着翻译好的手稿重返上海,经过几个月的校阅,180万字的《资本论》三卷全译本,在1938年8、9月间出版。离开上海回到家乡,被聘江西省立赣县中学任教。1940年夏又被聘广东文理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实行高压政策,疯狂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郭大力被迫辞职,又于1941年6月返回家乡。妻子余信芬被聘迁于凤岗墟的省赣女师任教一年。郭大力在家埋头翻译著作,休息时,打扫庭院,锄园种菜,布衣素食,自得其乐。1947年春,厦门大学聘任他为经济学教授。1950年夏,调中共中央党校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译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史》、《恩格斯传》,里嘉图的《经济学及赋税之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伊利的《经济学大纲》、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穆勒的《经济学原理》、洛贝尔图的《生产过剩与恐慌》、朗格的《唯物论史》、《西洋经济思想》、《凯恩思批判》、《帝国主义论)讲解》、《生产建设论》等,还完成了《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的译文修改工作。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曾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教学部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四人帮”迫害,下放到河南农村。回到北京后,因身体受到严重摧残,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1976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