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铁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261
人物姓名: 陈铁生
人物异名: 原名应燊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T00611_00.pdf
出生年: 1906年
卒年: 1935年
国别: 中国

传略

陈铁生(1906——1935),原名应燊。祖居凤岗乡上新塘。后随祖父迁潭口。1915年始,先后就读于潭口初级小学、高等小学。1924年考入赣州省立第二师范。在校刻苦学习,成绩优异,经常阅读《新青年》、《响导》等革命刊物,思想进步,学习期间结识从南昌回到赣州开展学运工作的朱由铿。1926年10月初经朱由铿、陈赞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和学校同乡廖忠尧、范成益、肖传伊等共产党员一起秘密从事党的活动,创办刊物《青年干社》,在龙船庙散发《红旗》周刊和传单,参加火烧赣州镇守使衙等革命斗争。1926年10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7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回到家乡,与廖贵潭、罗贵波等从事党的秘密活动。10月潭口成立中共南康临时县委,陈为临时县委成员,农历12月参加临时县委领导的潭口抗年关斗争。1928年2月成立潭口工农武装暴动委员会,陈为委员。曾参与组织领导潭口武装暴动和信丰大埠暴动。后回到凤岗上新塘老家,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1930年3月和朱伯璜、曾人超等出席了毛泽东在大余召开的六县(南康、信丰、南雄、大余、上犹、崇义)党的负责人和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回到凤岗在上新塘老家和附近的村庄,发展农协组织,组织暴动队,并率领几十名暴动队员参加红26纵队,陈任政治部主任,后编为红22军。1930年5月,率领部队配合赤土巫山、曾英才率领的赤卫队攻占南康县城。7月率领部队到坪市、横市、大坪等地,发动群众打土豪。8月底、9月初,攻打赣州市,在赣县王母渡沙石埠的战斗中受重伤,送回潭口家里养伤。10月伤好归队。为配合红军主力部队攻占吉安城,在唐江、凤岗一带,发动群众筹款。12月中旬,红22军到达吉安,整编为红64师,任师政治部主任。部队肃反时,师政治部宣传科长曹丹辉,被误为AB团嫌疑,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救曹丹辉。后随部队从吉安东渡赣江,往东固、黄陂地区集中,参加第一、二次反“围剿”战斗。部队在于都又改编为独立第6师,任团政委。1932年2月,又率领部队驻扎潭口,配合红3军围攻赣州。1933年调任中国工农红军公略学校政委。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陈铁生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任独立第3团政治处主任。1935年2月中旬,根据中央分局分散突围转移的决定,独立第3团从于都小溪出发,到达安远地区,与24师师长兼70团团长周建屏和72团团长李天柱、广东兴宁特委书记罗屏汉、安远县委书记杜幕南,在寻乌留车、中和之间的山区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由罗屏汉任主席,周建屏任副主席,陈为委员。会后,陈铁生在安远、寻乌以南地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9岁。 1950年,陈毅写信给烈士父亲陈宗兰,缅怀烈士,赞扬烈士的革命精神,并慰籍烈士家属。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