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赞贤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250
人物姓名: 陈赞贤
人物异名: 字子襄,化名陈博珍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T00603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96
卒年: 1927
国别: 中国

传略

陈赞贤(1896——1927),字子襄,化名陈博珍,东山乡陀圳村人。是中国共产党赣南和南康县党组织创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早期工运先驱,赣南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1904年陈赞贤入本村私塾,1908年入陀圳小学,翌年转入东山乡立小学,1910年考入南康县立高等小学,191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考入江西陆军讲武堂。1913年7月,陆军讲武堂解散,辍学回家,决计从教育入手,启发民智,震感民觉,以达救国之目的。1915至1917年,先后任教于唐江乐群小学,东山乡新民小学和陀圳村小学。1918年创办东山高等小学,任学校校长达三年半之久,教学成绩为全县之冠,获教育厅奖章。“五四”运动爆发后,陈赞贤组织学生奋起响应,发动学校师生、社会进步人士组织全县学生联合会和“救国会”举行游行示威。1921年,陈赞贤与朱由铿、钟肇尧等进步学生,考入江西省第一师范。1922年春,投笔从戎,赴广西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任司务长;同年5月,孙中山指挥北伐军入赣,陈任少校书记。至泰和患病,回家治病。1923年受聘南康中区第一小学校长,是年6月,公推为县教育会副会长。“五卅”惨案发生后,召开工商界人士开会,举行罢课,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抵制日货,组织了“南康后援会”进行募捐,支援受难同胞,支持上海人民反帝罢工、罢市斗争。同年12月16日,受军阀通缉,星夜躲奔广东南雄县。 1926年春,陈赞贤在南雄由中共南雄县委书记傅恕(傅痊愈)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南雄从事工人运动,被选为南雄总工会委员长。7月,赴广州向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刘少奇汇报工作,后以全总特派员身份回江西工作。1926年8月,陈赞贤回赣州和朱由铿一起,发展党员,在大新开路黄家祠建立了中共赣州支部。9月北伐军进入赣州,陈赞贤奉命回南康任行政委员长(县长)。秘密发展一批共产党员,建立第一个中共南康支部,任支部书记。陈赞贤就任县长后,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改革腐败制度,立即宣布“三禁”(禁烟、禁赌、禁娼妓),并告诫工作人员要廉洁奉公,为民众服务。陈赞贤虽只做了21天县长,但政绩卓著,群众称他是“南康人民的好县长”,送给他一块“德在民生”的大匾。1926年10月,陈赞贤调任中共赣州特别支部书记,赣南党务及十七县工农运动指导员。积极领导了赣州工人运动,不到两月时间就组建了56个基层工会。11月初,成立赣州总工会,陈赞贤当选为委员长。创办“赣南农工运动训练班”,组织“青年干社”,培养了一批骨干。1927年1月,陈赞贤当选为江西省工会执行委员,开展以“保障职业,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为中心的斗争,取得了签订劳资集体合同的胜利。工人们非常敬爱他,资本家则非常痛恨他。蒋介石为了打击革命力量,派倪弼等人来到赣州,勾结赣县县长郭巩等镇压工人运动。1927年1月26日晚,倪弼亲自率荷枪实弹的武装士兵包围总工会,搜捕陈赞贤。在群众掩护下,陈赞贤赴南昌请愿。并率赣州工人代表团参加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上,当选为江西省工会执行委员。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动身返回赣州。赣州总工会于3月1日在赣州体育场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陈赞贤在大会上传达了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精神,介绍了赣州工人在南昌请愿斗争的情况。 1927年3月6日晚,陈赞贤正在赣州总工会开筹备纪念孙中山逝世两周年的纪念会议,倪弼派新一师军官胡启儒用欺骗手段请各团体负责人到赣县县政府出席筹备召开纪念孙中山逝世会议,将陈赞贤绑架。倪弼限令陈赞贤签字解散赣州总工会,陈赞贤不怕威胁,拒绝签字,胡启儒、陆剑鸣等向陈赞贤开枪,陈赞贤身中十八弹壮烈牺牲,时年31岁。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六”惨案,是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打出的反共反革命的第一枪,是上海“四、一二”大屠杀的先声。 3月7日,赣州总工会决定罢工三天,并派出请愿团赴南昌、武汉,提出惩办凶手,公祭烈士等要求,得到全国各地工农的支援和声援。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各地工会、农会纷纷发表宣言通电表示哀悼。武汉、南昌、吉安、遂川、南雄、湖北阳新等地举行了追悼大会。 3月29日开始,赣州各界人民在明伦堂(现市政府)公祭陈赞贤烈士,收到全国悼电100多封,4月3日在卫府广场举行追悼大会。会后,近万群众举行了送殡仪式,由工人纠察队扶灵回烈士原籍——东山乡安葬。

知识出处

南康縣志

《南康縣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南康縣志首列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记;末排编后记、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中间正文采用卷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共分34卷,161章,522节,多系横排门类,纵贯古今。根据1990年6月在庐山召开的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政治部类突破横排竖写的体例,采用历史分期的方法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