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澜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223
人物姓名: 邓澜
人物异名: 字观亭,号达泉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T00628_00.pdf
时代: 清康熙五十年
出生年: 1683
卒年: 1769

传略

以《诗经》中式清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举人。后礼部会试不第。雍正二年(1724)遇特恩,挑选以贵州知县试用,历署婺川县知县、威宁府通判、黔西州知州,所至皆有政绩。 署镇远县知县任内,正遇饥荒,粮价飞涨。澜请开仓平价粜粮,然上司坚持成例,留十之七。澜见百姓大饥,遂将库中粮食尽行粜出,并言:“拯民以获咎,亦在所不辞!”秋收后,命亲属赴襄汉间籴粮,充实仓廪。上司闻知,备加赞赏,特补修文县知县。将行,镇远县百姓争相载酒道旁饯别,并树一竿,上书“活我万家”四字,以表感激赈济之恩。 不久,又调任普安知县。适遇中丞鄂弥达途经普安。澜往迎候,交谈时务。鄂中甚为欢悦,遂于县署停留。然署中清苦,招待甚简。为此,澜亲至鄂弥达处谢罪。中丞知其为人,甚为嘉许,说:“我素知你廉洁奉公,正为我所器重。” 后斓以功升古州同知。抵任后,遂划出良田19176亩,设屯40堡,安插军户2519家,每年可获稻米37385石。又于险要处建造“朗洞”。利用空旷之地,令驻军开垦为田,其余则植以松、杉、桑、柘等树,毋使荒废。居常亲往了解军士屯戍情况。令军士农闲则习武,修造军械,以备边患。 澜为革除当地陋习,致力开设义学,拨给经费,聘请教师,建立讲学制度,并常亲临教授。 乾隆七年代理黎平府知府。翌年,以政绩卓异,进京觐见乾隆皇帝,擢任思州府知府。两年后,以年老体衰辞官归里。 斓为官律己甚严,平冤案,体谅民苦,深受百姓爱戴。后家居20余年,生活恬淡自适,青鞋竹杖,一如平民。平日不喜交游,不苟言笑,唯以诗书为乐。乾隆三十四年(1769)卒于家,享年86岁。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