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国用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唯一号: 140730020210000221
人物姓名: 廖国用
人物异名: 字柱臣
文件路径: 1407/01/object/PDF/14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T00627_00.pdf
性别:
时代: 清康熙三年
出生年: 1641
卒年: 1703

传略

小松新坊(今江口)人。幼时颇负韬略,倜傥不凡。清康熙三年(1664)从军福州邵武府。因精于骑射,甚受侯副总兵赏识,特授百总军职。十三年,藩王耿精忠叛清,要挟国用助其进军江西,国用不从。耿败后,都统吴某命国用随征光泽。十六年六月,以功补授邵武府建宁千户。 注一:永佃:即佃农对地主土地之永久租佃权。具体为“三分田主之田,而以一分为佃人耕田之本,其所耕之田,田主有易姓,而佃户无易人,永为世业。” 注二:较桶:即革除地主所设20升为1桶之租桶,改用16升为1桶之衙桶。此法为明末清初,宁化农民运动首领黄通所创。当时地主不承认衙桶,故旧志书有“正租止纳七八”成之说。 注三:客纲:外籍客居石城的佃农组织。明朝中叶以后,大量闽、粤贫苦农民流入江西,结棚而居,租佃为业,因成帮结伙,谓之客纲,又称棚户、客家。后多留居石城,成为当地居民。康熙十七年郑锦兵袭福建,攻漳州,逼澄海(今广东地)。澄海告急,国用奉命率军救援。军抵澄海,围立解。姚总督奏其功于朝。十八年正月,以功升同安镇标左营中军守备。八月,献密计,擒耿藩部将多人。后以功加官为都司佥事。 时郑伯化聚数万兵力于福建沿海一带,进击清军,势极凶猛。清廷遣军征剿,国用率部从征,身先士卒,累建奇功。十九年二月,随师堵剿,直抵厦门、金门。二十一年三月清军大胜。国用以功授都督佥事。未久,调任兴化镇标左营中军守备。 二十二年,朝廷命施琅率师攻台湾。国用奉命率部参战。自六月十六至二十四日,攻克花屿、猫屿等36岛,歼敌1.4万余名。八月进抚台湾。国用留台任职镇守3年。 二十七年升左都督,奖给一拖沙喇哈番,仍带余功六次,军功记录三次,诰封三代,世袭一次。翌年奉旨任江南提标前营,管游击事。 二十九年春,奉委任吴淞参将军务。冬十月,复奉提督金某委任,兼理福山游击。在此期间,政绩卓著,当地为之题碑纪功。 三十三年,经四川提督吴保举入京,于畅春苑觐见康熙帝。康熙接见,观其骑射,并与之温语慰勉,录其姓名。 三十五年,康熙帝御驾亲征葛尔丹。二月,国用奉旨押运辎重出口,兼理粮饷、修路诸务,出使和尔博十八台。以功加官三级并准其子期恭监生一名。三十七年五月迁任广西提标前营参将兼理中军印务,给一世袭拖沙喇哈番,仍带余功六次,军功纪录三次。四十三年(1703)五月,升任江南督标中军浔州副将,因病未莅任。六月二十二日卒于官署。享年62岁。

知识出处

石城縣志

《石城縣志》

出版者:书目文献出版社

《石城县志》已知于明宏治四年(1491)始修,至清中后期,先后编修六次,末志为道光四年(1824)的《石城县志》。时至今日,石城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其间的历史变迁、兴衰得失、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充分挖掘再现出来,以为辅治之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据此,县委、县政府于1982年3月成立了县志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这一浩瀚的工程。1986年6月,我受命主持县政,并任县志编辑委员会主任。承前几任之重托,乐继修志之业,虽觉任务艰巨,决心重其事,排其难,尽其责,竟其业。新编《石城县志》贯通建县后千余年的史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全书,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据实直书,略古详今,着眼当代;叙古今之要事,扬故土之美善,表历史之豪杰,使石城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石城秀美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勤劳的人民,淳朴的民风,可称一部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经世之用的辅治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