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场景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1020210001633
图表名称: 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场景
起始页: T00926_00.pdf
结束页: T00927_00.pdf
图表类型: 插图
分类号: J825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内容

赣南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是在采茶歌和采茶灯的基础上,揉合一些小戏、大班及其他民间艺术,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形式活泼、曲调丰富,使用赣南、闽西、粤东、桂南一带通行的客家话和赣州话演唱,流行很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赣南安远县九龙山,明代就办茶业。茶农有唱采茶歌、舞茶篮灯之习。明末清初,随着九龙山茶业兴隆,在东河剧影响下,以茶篮、纸扇为道具,载歌载舞,形成地方小型剧种,后进一步发展成为具有唱、做、念、舞的采茶戏。最早的采茶戏剧目是“两旦一丑”的《送哥卖茶》和《板凳龙》。这两个剧目曾传遍赣南、赣西、赣中,远至粤、桂、滇,并被当地灯彩所吸收。清康熙年间(1662~1722),逐步发展为“两旦两丑”,剧目大量增加。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赣南各地先后组建有三角班,并盛演于城乡。道光年间(1821~1850),江西巡抚下令禁演采茶戏,采茶戏班社逐渐衰落。解放前夕,仅有李九姣和萧仁贵两个采茶戏班子躲在偏僻山村,断断续续演出。 [=此处为插图(赣南采茶戏《茶童戏主》场景)=] 1950年春,赣州市同心戏院邀请采茶艺人刘日凤、朱琳山、曾伴林、陈凤亮、钟秀人等来赣州市演出,赣南采茶剧才走上了新生的道路。 采茶剧主要传统剧目有《九龙山摘茶》、《唐二试妻》、《卖杂货》、《上广东》、双捡《菌》、《瞎子闹店》、《阿三打铁》、《五岭之春》、《卖花线》、《香火龙》、《睄妹子》、《补皮》》》、《花灯仙子》、《吹鼓手招亲》、《钓拐》、《满妹添喜》等,主要创作剧目有《茶童戏主》、《重要一环》、《送子当红军》、《怎么谈不拢》、《莲妹子》、《风雨姐妹花》、《春茶新韵》、《山歌情》等,移植剧目有《红灯记》、《龙江颂》、《沙家浜》等。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