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5234
颗粒名称: 古墓葬
分类号: K854
页数: 1
摘要: 狮形岭汉墓群位于蟠龙镇武陵村狮形岭。墓群分布在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山岗上。1980年10月,市博物馆在此处清理出东汉早期画像砖墓1座。墓室平面为长方形,长282厘米、宽123厘米。墓向南偏西45度。墓砖上印有人物画像和同心圆图案。人物画像有宴饮图和出行图两种。此墓早年被盗,此次出土陶罐4件、陶壶1件、陶盘1件、铁剑2件、铁匕首1件、铁勾2件、铁马钉2件。卢光稠墓位于贡江右岸的东河桥头稻田中。阳孝本墓位于通天岩翠微岩山坡上,是石穴墓。曾迁出,南宋淳熙六年复迁葬阳孝本遗骸于旧穴。杨廷麟墓位于章江右岸的南外滩儿上,俗呼“杨公地”。1957年7月,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墓毁,墓石散落。
关键词: 墓葬方法 民族仪式

内容

狮形岭汉墓群位于蟠龙镇武陵村狮形岭。墓群分布在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山岗上。1980年10月,市博物馆在此处清理出东汉早期画像砖墓1座。墓室平面为长方形,长282厘米、宽123厘米。墓向南偏西45度。墓砖上印有人物画像和同心圆图案。人物画像有宴饮图和出行图两种。此墓早年被盗,此次出土陶罐4件、陶壶1件、陶盘1件、铁剑2件、铁匕首1件、铁勾2件、铁马钉2件。
  卢光稠墓位于贡江右岸的东河桥头稻田中。
  阳孝本墓位于通天岩翠微岩山坡上,是石穴墓。曾迁出,南宋淳熙六年(1179)复迁葬阳孝本遗骸于旧穴。有摩崖石刻记述此事。广福禅林寺左有阳公祠。
  湖边村明墓群位于湖边乡湖边村,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墓群是湖边村农民胡氏祖坟,有明崇祯年间(1628~1644)砖室墓和明故大参军暮翁胡公墓等。
  杨廷麟墓位于章江右岸的南外滩儿上,俗呼“杨公地”。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道光年间(1821~1850)和1942年曾维修。1957年7月,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墓毁,墓石散落。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