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通讯网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507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通讯网络
分类号: G209
页数: 1
摘要: 民国时期,赣州先后有通讯社10家。建国后,江西日报社、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江西青年报社和新华社江西分社先后在赣州市建立记者站,地、市报社和广播电台、电视台建立了记者队伍,市内以各乡镇、企事业单位通讯报道组为基础,市中心报道组为骨干,形成了全市通讯报道网。1950年11月底撤销。通讯组 1949年底,《赣西南日报》社通采部在赣州市建立10多个通讯小组,有通讯员55人。1970年,市革委会报道组成立,人员8人,隶属政治部宣传组。1990年,成立赣州市中心报道组,由市属单位的骨干报道员20人组成。1995年5月,中共赣州市委报道组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后为市委宣传部内设机构,编制5人。
关键词: 传播事业 通讯传播

内容

民国时期,赣州先后有通讯社10家。建国后,江西日报社、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江西青年报社和新华社江西分社先后在赣州市建立记者站,地、市报社和广播电台、电视台建立了记者队伍,市内以各乡镇、企事业单位通讯报道组为基础,市中心报道组为骨干,形成了全市通讯报道网。
  通讯社记者站通讯社赣州建立新闻通讯社始于1936年,至1950年底,先后有通讯社11家。民国时期创办的通讯社有赣南通讯社、赣州国民通讯社、赣州岭北通讯社、抗建通讯社、中原通讯社、赣县联合通讯社、青年通讯社、赣州联合通讯社、正气通讯社,中央社南昌分社1939~1945年曾迁至赣州工作。1949年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接管赣县联合通讯社和“民国”、“正气”两报电台后,建立新华社四十八支社,主要为《赣州日报》、《赣西南日报》提供电讯稿,并向新华社发稿。后改名新华社赣西南支社,只收报不发稿。1950年11月底撤销。
  记者站1951年3月,江西日报社在赣州设记者站,赣州始有记者站。至1994年6月,先后在赣州建有江西日报社赣州记者站、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赣州记者站、江西电视台赣州记者站、江西青年报赣州记者站和新华社江西分社赣州记者站。
  通讯组 1949年底,《赣西南日报》社通采部在赣州市建立10多个通讯小组,有通讯员55人。1950年1月,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召开全市党报通讯工作会议,决定发展通讯员队伍。至月底,全市成立通讯报道小组41个,有通讯员145人,市委宣传部设通讯干事1人。1965年,通讯员增到300人。1970年,市革委会报道组成立,人员8人,隶属政治部宣传组。1974年,各条战线基层单位和机关各部、室、委、主管局成立报道组。至1983年,业余通讯员发展到537人。1990年,成立赣州市中心报道组,由市属单位的骨干报道员20人组成。1995年5月,中共赣州市委报道组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后为市委宣传部内设机构,编制5人。各乡(镇)、企事业单位通讯报道组也先后成立,形成了全市的通讯报道网络。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