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作展览创作文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9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创作展览创作文学
分类号: I04
页数: 5
摘要: 王士祯、朱彝尊、谢启昆、丁炜、魏禧、魏礼等先后游览赣州名山胜迹所作诗篇流传至今。随之,赣州人文蔚起。据清同治《赣州府志·人物志·儒林·文苑》载,仅赣州籍和学成于赣州的赣县籍立传文人达35人之多,著书47部、182卷。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著名文人先后汇聚赣州,掀起了以表现人民抗日斗志为主题的创作热潮。1946年8月,赣州成立畅月诗会。1948年6月,成立赣州文艺社,每周末在《正气日报》副刊发表作品。1959年,成立赣州市文联,创办《赣江》文艺杂志,发行到国内16个省。1987年,赣州地、市成立赣南诗社,主办《赣南诗词》。为迎接’94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文艺界创作了一批形式多样的作品,驻市大专院校学报开辟专栏发表了不少作品。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创作理论

内容

赣州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唐至清,宦居、流寓与途经赣州的名臣显宦和文人墨客甚多,留下大量诗文杰作。特别是苏轼的《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王安石、黄庭坚、文天祥、陆游、周敦颐留题的诗文,解缙、王阳明、李梦阳、谢榛、汤显祖等人在赣州创作的诗文词赋,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王士祯、朱彝尊、谢启昆、丁炜、魏禧、魏礼等先后游览赣州名山胜迹所作诗篇流传至今。随之,赣州人文蔚起。自宋起,代代有文学名流。据清同治《赣州府志·人物志·儒林·文苑》载,仅赣州籍和学成于赣州的赣县籍立传文人达35人之多,著书47部、182卷。民国以来,兴办报刊,有辛际周、周蔚生、陈建中等文艺爱好者争相发表自己的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著名文人先后汇聚赣州,掀起了以表现人民抗日斗志为主题的创作热潮。1944年,全国文协理事曹聚仁、洛汀、李白凤、荒烟、张乐平、陆志痒等在赣州组建赣州文协,经常发表抗日的诗、文、画。抗日战争胜利后,文艺创作兴盛不衰。1946年8月,赣州成立畅月诗会。1948年6月,成立赣州文艺社,每周末在《正气日报》副刊发表作品。建国以后,文艺创作更加繁荣。1957年3月成立赣州市业余文学创作组,创协《赣州文艺》(油印本)。1959年,成立赣州市文联,创办《赣江》文艺杂志,发行到国内16个省。1987年,赣州地、市成立赣南诗社,主办《赣南诗词》。1985年,市文联组织成立郁孤台诗社,会员达200人。1988年,主办《郁孤台》文学季刊。1989年1月,成立由驻市、市属22家企业厂长(经理)和28名作家(作者)参加的赣州市作家、企业家联谊会,创办刊物,每年举办谷雨诗会。为迎接’94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文艺界创作了一批形式多样的作品,驻市大专院校学报开辟专栏发表了不少作品。1978~1995年,境内作家、作者在各级报刊、电台发表和播映的文学作品有1.37万篇(首、部)。不少作品和专著还在国外发表、发行。
  绘画明清时期,赣州有不少画家。明代的王纯,工水墨画,所绘树石前人称为石林画史。清代的陈尧芙,善丹青,精于传神。黎岱、徐芳梅、王野等都是当时著名画家。赣州的装裱店兼工书画,不少裱工精丹青,专绘“福禄寿三星”图和“五福来朝”图及松鹤中堂和人像。民国时期,赣州有毕华斋等数家绘像社。20年代,何贞擅肖像画,在大华兴街开设人像精绘铺,曾为国民党军将领罗卓英绘过一丈多高的全身肖像。王大胜和艺光等瓷像社的瓷器画屏,远销香港、南洋一带。“五四”运动后,各学校开设图画课,教授中国画、西洋画。1936年,钟炳麟、钟炳芳兄弟在赣州开办嘉琳美术广告社。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爱国画家以画笔、刻刀为武器,宣传抗日。鄂志达、万巧孙、于亮、谭译清等在赣州街头巷尾绘制大幅宣传壁画,出刊《青年》画刊和《青年》壁报。1938年,江西著名画家彭友善、胡献雅教授,在赣州公园举行义卖,将200多幅国画的售款全部捐作抗日军费。1941年1月15日,日军飞机轰炸赣州,城区破坏惨重。第二天,徐风、朱鸣岗以剧教队名义,在中山公园举办《血债要用血来还》的宣传画展,真实而形象地揭露了日军侵华暴行。1942年1月,著名版画家荒烟在《正气日报》工作时,开办《版画》画刊,发表《末一颗子弹》、《拓荒者——炸后赣州之一》和王琦创作的《开山》等爱国抗日木刻作品,并在赣州举办5次木刻展览。7月18日,张乐平在赣州《大同报》主编的《画刊》上刊出揭露日军罪行和汉奸丑态的漫画、木刻作品。版画家余白墅用木刻刀帮助张乐平刻制木刻《贫困》、《渔夫》,并在《画刊》上发表。8月,荒烟、余白墅为中国木刻研究会和木刻工场筹募资金,在新赣南博物馆举办木刻展览会。同年秋,在中山公园开办青年美术馆,举办大型的抗日战争美术展览,全国知名的版画家王琦、野夫等从外地寄来作品参展。展览会展出作品200多件。版画家赵延年,在中山公园举办《湘北战地写生》个人画展,同时还创作反映赣南钨矿工人生活的作品《负木者》,后被选入《抗战八年木刻选》。他还创作了《木刻艺术》、《阿Q正传木刻连环画》、《梦幻木刻连环画》、《可扬、延年木刻选》等。1943年9月,张乐平、荒烟、赵延年、朱苦顶、徐风、余白墅、徐光毅、杨隆生等画家献画,举办画展义卖,救援广东灾民。同年秋,国立上海美专校长、名画家倪贻德在新赣南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陆志痒、梁书分别举办抗战漫画展和国画展。1944年4月,版画家梁永泰、吴忠翰由广东来赣州,荒烟、杨隆生与他们共同主办了世界木刻画展览。4人还合刻了一幅套彩色木刻画《春风又绿江南岸》,并印成单页赠送观众。在这期间,历史画家卢世侯在赣州举办4次历史画展,有《太平天国史》、《汉、唐农民革命史》等画。张乐平在赣州开始了著名长篇漫画《三毛流浪记》的构思,在新赣南博物馆展出的《张乐平画展》200多幅展品中,就有他笔下最初的“三毛”形象。这批著名画家还扶植美术新苗,开办美术训练班和赣南艺术师资训练班。师资训练班内设有美术科,由徐风负责,教员有张乐平、荒烟、陆志痒、李白凤、徐曙希、卢世侯等。建国后,赣州美术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1950年,成立赣州市美术协会。同年4月,赣州市美术工作者赴大余西华山钨矿实地写生,创作了8幅油画送往北京和莫斯科参加展览。1978年以后,赣州市的美术水平逐步提高,魏夫昌的国画《春韵》、《春之晨》、《唐人诗意》,罗琪的漫画《一根甘蔗》,周建祥的版画《山里人》、国画《雄风》、《虎啸》,分别获得国际、国家级奖。1984年9月,由江西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协会江西分会等单位主办的赣南中秋画会在赣州市工业中心大厦举行,为期15天。全国各地应邀前来的赣南籍、曾旅赣南的知名书画家和全国著名书画家有黎雄才、赵延年、荒烟、徐风、陆志痒、朱鸣岗等30多人。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全国著名画家刘海粟为画会题字。老一辈革命家萧华、贺晋年、黄镇、舒同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以及原台湾美协干事长、旅居美国华人职业画家胡会俊,澳大利亚华人理学博士、画家赵令彬,香港美术研究会主席赵世光等都送来作品参展。
  雕塑赣州雕塑艺术创作活动历史悠久。寿量寺的观音大士铁像是五代后梁时民间艺人铸造;北门灵山庙门前的“哼哈二将”石雕神像,是唐代艺人雕塑;光孝寺天王殿的四大金刚神像,出自明代艺人之手。南临会馆、筠阳宾馆的木雕和广东会馆的石雕都较有名气。建国初,蟠龙罗北斗、罗水生擅长泥雕,市区许多商店门面的雕塑都是他们的作品。建国十周年时,潘君武和林忠杰在赣州公园塑造了“解放军战士”的大型雕塑。1978~1995年,市内增加16座大型雕塑。
  根艺赣州有组织的根艺美术创作活动始于1991年8月。1992年1月,市根艺美术学会成立,有会员66人。1991~1994年,全市举办根艺作品展览5次,展出根艺作品631件,石艺作品243件,木雕作品6件。市根艺美术学会组织会员参加第三、四、五、六届中国根艺美术展览会,获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2个,优秀奖11个。1993年,市根艺美术学会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摄影民国时期,赣州的摄影主要属商业性。1941年前后,赣州有青年、新新、胜利、国大等10家照像馆和摄影社,有摄影师40多人,使用黑白软片,有的使用电光布景摄影,油彩着色。建国后,商业摄影有较大发展,同时开始了宣传性摄影。50年代初,市文化馆始有兼职摄影人员。1953年3月,《大众报》始有新闻摄影图片。李炯拍摄的《赣州西河大桥通车》于1956年3月发表于《人民日报》。70年代起,市文化馆配有专职摄影人员,一些较大的工业企业也购置了设备,配备了专(兼)职摄影人员,艺术摄影开始兴起。有些优秀艺术摄影作品被选入省、地举办的摄影展览。80年代,全市摄影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专业性和群众性摄影活动活跃,摄影人员于1987、1988年参加了新闻单位举办的“生活”、“八一四赣州解放纪念日”、“消防杯”、“健康杯”等摄影比赛。1983~1995年,每年均举办全市性的摄影展览。
  剪纸早在汉、唐代,民间妇女就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后逐步发展在节日使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民间神话人物等图案贴在窗户和门楣上作为装饰。民国时期,木匠街(今南京路)管金顺的剪纸远近有名,擅剪各种花样。建国后,剪纸艺术经久不衰,很多业余剪纸艺人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境内赣州地区外建公司姚贵华的剪纸作品《迎春》于1963年入选《江西省首届工人美展》,《心花》、《吉祥如意》于1991年4月入选《江西省首届民间剪纸展览》。
  展览抗日战争以前,赣州举办的展览局限于学校的成绩展览。1934年初夏,各中学在赣县乡村师范学校(今赣南纺织厂)举办为期10天的各科成绩展览会,展出各中学学生学科成绩、美术工艺、生物标本、理化仪器和乡村师范的农产品等。
  抗日战争期间,赣州举办的主要展览有:1940年12月的赣南经济建设展,1941年秋的“东南工合”生产展,1943年的国际联盟新闻图片展、儿童玩具和服装用品展,1944年的云(南)、贵(州)少数民族风俗图片、实物展,航空、滑翔模型展以及篆刻家李白凤、许又石等联合举办的金石展。期间,还举办为数众多的各类画展、美术展等。
  建国后,举办了多种综合性和专题性的展览。大致分为宣传性和艺术性2大类,展出的期数之多,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形式之新颖,吸引力之强,参观面之广,教育效果之好,均是前所未有的。
  宣传性展览50年代的展览多为公安展览。1951年夏,赣西南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处在市人民教育馆举办大型公安展览,展出图片和实物数百件。1954年,赣南行政公署公安处在人民大礼堂举办大型公安展览。1956年,江西省公安厅在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大型公安展览。1960年4月,赣南行政区中级人民法院在人民大礼堂举办反贪污、反盗窃大型展览会,展出实物、模型、照片、图表1000余件。此外,还有苏联图片展览、全市工业展览、文物展览、赣州市解放10周年成就展览。继1963年全市学习毛泽东著作、李文忠事迹大型展览之后,1969年10月,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在中共赣州地委党校(今中共赣州地委大院)举办建国20周年建设成就大型展览,设展馆8个,来自全区的展品8000多件,展出时间达数月之久。70年代,举办展览较少。80年代以来,展览逐步增多,展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主要展览有:1982年的“文明礼貌月”、“五讲四美”漫画巡回展,全市计划生育展,白猪良种展;1983年的全区大型计划生育巡回展,模范共产党员蒋筑英、罗健夫模范事迹展,赣州市青少年学雷锋先进事迹展,赣州市储蓄展,江西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知识分子为四化建设服务成绩展览》;1985年4月的赣州市爱国卫生展,10月的何吉勇烈士事迹展;1987年的全国报刊展;1993年12月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赣州地区集邮展;1995年8月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11月的江西省特种农业现场会摄影图片展等。
  艺术性展览1983~1995年,赣州市先后举办了包括绘画、摄影、书法、根艺、石艺在内的艺术展。主要的有庆祝建国36周年、中秋诗画、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纪念建军60周年、赣县田村花灯、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94中国赣州宋城文化节、庆祝建党75周年等艺术展。1991年,有2件根艺作品被选入第三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览会参展,获优秀作品奖。1992年9月,选送28件根艺作品,参加在景德镇举行的江西省第三届盆景根艺评比展览会,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占全省获奖总数的26%。1993年,有8件根艺作品被选入第四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览会参展,1件获银奖,7件获优秀作品奖。1995年9月9日,市根艺学会全体参展人员赴北京参加第五届中国根艺作品展开幕式,并有5件根艺作品参展,获金奖1个,铜奖2个,市根艺学会获团体二等奖。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