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赣州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40720020210004967
颗粒名称: 小调
分类号: J616.22
页数: 1
摘要: 曲目繁多,风格各具特色。本地小调以《交情歌》为代表,其变奏、变体或用作填词的曲调不胜枚举。歌词有的较长,有的是以《十二别》为代表的规整的五拍子的小调,大多表现爱情。另有被称为《叫化歌》的鲤鱼歌、莲花板、唱长歌等,内容是劝善或祝福,为叫化行乞时所唱。外来小调是通过行商、外出搬运和地方戏传播而来,流行较广,且保存得较完整。除以上民歌外,还有盲艺人唱的《打吼呀》和《讨钱歌》。《打吼呀》的道具是一根4~5寸长的竹筒子,中间用刀剖开四分之三,留四分之一供手拿,每人各拿一根,表演时边打边唱。《讨钱歌》是盲艺人行乞时唱的歌曲,一般在街头巷尾固定的地盘讨唱,歌词甚长,通篇700多字,全为七字一押韵,有文学风味。
关键词: 民族唱法 地方习俗

内容

分为本地小调和外来小调。曲目繁多,风格各具特色。本地小调以《交情歌》为代表,其变奏、变体或用作填词的曲调不胜枚举。歌词有的较长,有的是以《十二别》为代表的规整的五拍子的小调,大多表现爱情。另有被称为《叫化歌》的鲤鱼歌、莲花板、唱长歌等,内容是劝善或祝福,为叫化行乞时所唱。外来小调是通过行商、外出搬运和地方戏传播而来,流行较广,且保存得较完整。
  除以上民歌外,还有盲艺人唱的《打吼呀》和《讨钱歌》。《打吼呀》是每年春节前(农历十二月十六至二十六),由盲人“龙头”组织民间盲艺人和艺人各半,两人一组分头到各家各户进行春节庆喜活动,唱《喜庆歌》等,以示春节的到来。《打吼呀》的道具是一根4~5寸长的竹筒子,中间用刀剖开四分之三,留四分之一供手拿,每人各拿一根,表演时边打边唱。《讨钱歌》是盲艺人行乞时唱的歌曲,一般在街头巷尾固定的地盘讨唱,歌词甚长,通篇700多字,全为七字一押韵,有文学风味。

知识出处

赣州市志

《赣州市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赣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西省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至今已有2200年,晋代以来历为郡、州、路、府、道治所和专员公署所在地。赣州“南抚百越,北望中州”,自古就是沟通赣、闽、粤、湘的江南重镇,系兵家必争之地;赣州四周环山,城区三面临水,“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景色秀丽,城廓雄伟,有“千里赣江第一城”之誉;赣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代和当今涌现出许多仁人志士和专家学者;赣州名胜广集,古迹荟萃,宋代文物尤为突出,被誉为“宋城博物馆”。

阅读